摘要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丘陵面积达到80%以上,为全国之最。由于平原较少,耕地贫乏,再加上长期处于海防前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都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人民充分发挥敢拼实干精神,使福建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迈入先进行列,从交通闭塞之地变成通达世界的便捷之地,从海防前线变为改革开放前沿,从当年的贫困之地成为如今的小康富裕之省,从生态底色好提...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丘陵面积达到80%以上,为全国之最。由于平原较少,耕地贫乏,再加上长期处于海防前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福建都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人民充分发挥敢拼实干精神,使福建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迈入先进行列,从交通闭塞之地变成通达世界的便捷之地,从海防前线变为改革开放前沿,从当年的贫困之地成为如今的小康富裕之省,从生态底色好提升到绿色发展强,走上了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经济社会大跨越

  作为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坐拥台、侨、海等多重优势,联结闽三角、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经济圈,近年来更是实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从1952年的12.73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5804亿元,增长2812倍,占全国比重由1.9%提升到4.0%,经济总量从全国后几位提升至2018年的第10位。人均GDP从1952年的102元提高到2018年的91197元,增长893倍,位居全国第6位。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从1952年的2.2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045.43亿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经济以农业为主,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9∶19.0∶15.1,到1978年,调整为36.0∶42.5∶21.5。改革开放后,福建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到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7∶48.1∶45.2,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日臻完善。工业结构向中高端化调整转换步伐加快,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纺织、食品、石材、水暖等传统行业部分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福州新型显示、福州新型功能材料、泉州集成电路、宁德新能源汽车、莆田新型纺织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蓬勃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同时,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福建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迅猛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311.37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6%,占GDP的比重连续7年保持在67%左右,2018年为67.9%;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为86.5%;非公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占比从1984年的0.3%提高到2017年的75.1%。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