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没想到这土豆还真变成了‘金豆’!”松杉村村支书曾正江话语里难掩惊喜。  松杉村,坐落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山连山,坡连坡,巴掌地里种土豆”,曾是村里土豆产业的真实写照。因为对接不上大市场,种出了土豆换不来钱,松杉村一直戴着贫困帽。到2017年初,全村755户还有475户贫困户。  变化发生在这两年。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招来了龙头大企业,合作社、企业和贫困户抱成团结成链,小土豆种出了大名...

  “没想到这土豆还真变成了‘金豆’!”松杉村村支书曾正江话语里难掩惊喜。

  松杉村,坐落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山连山,坡连坡,巴掌地里种土豆”,曾是村里土豆产业的真实写照。因为对接不上大市场,种出了土豆换不来钱,松杉村一直戴着贫困帽。到2017年初,全村755户还有475户贫困户。

  变化发生在这两年。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招来了龙头大企业,合作社、企业和贫困户抱成团结成链,小土豆种出了大名堂。

  靠一家一户经营脱贫产业,难

  我们到罗文林家时,晨雾还没散,太阳躲在云层后面。

  罗文林的妻子何俊焕已经在家门口忙开了。锄头、耙子、地膜、农家肥、复合肥……左一包右一袋,把小四轮车的后车斗装了个满满当当。

  手里忙着,嘴上也没停,何俊焕一遍遍地催着罗文林赶紧下地,“地里的活计不等人哩。”

  罗家是村里的贫困户。38岁的罗文林,土豆种了20多年。不躲懒,不惜力,为啥“老把式”还过着穷日子?

  罗文林叹了口气:“就家里零零散散的七八亩地,年成好时也谈不上啥效益,更别提年成不好的时候了。”

  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种植方式,带来的还不只是经营效益差。

  投入不科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