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日前,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通过了《大阪宣言》,G20成员国在宣言中一致通过“蓝色海洋愿景”计划,目标在2050年之前实现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此前,G20能源与环境部长会议就构筑推动削减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框架达成共识。在“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国际多边合作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此次共识的达成具有历史性意义,释放出全球化发展的积极信号。  进...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日前,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通过了《大阪宣言》,G20成员国在宣言中一致通过“蓝色海洋愿景”计划,目标在2050年之前实现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此前,G20能源与环境部长会议就构筑推动削减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框架达成共识。在“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国际多边合作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此次共识的达成具有历史性意义,释放出全球化发展的积极信号。

  进入21世纪后,微塑料海洋污染作为一种新型污染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类约生产了8.3亿吨塑料,其中约有79%的塑料被填埋或被遗弃在自然环境中,而这正是海洋中80%的微塑料污染物的来源。

  这种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在海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细菌,被鱼类等海洋生物误食后,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这种污染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担忧。继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后,今年6月份,加拿大宣布将从2021年开始全面禁止使用有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尽管已经有许多国家内部或区域性的法令或公约对微塑料海洋污染进行防控,但是我们应意识到,四大洋相通相连而没有界限,流动的海水意味着微塑料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多边合作是唯一应对之策。从1978年的《国际防治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到2011年的《檀香山战略》,再到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清洁海洋”运动,海洋污染治理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目前,在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瓶颈期”,G20能源与环境部长会议就构筑推动削减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框架达成共识,这充分显示了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可成为加强国际多边合作的突破口。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和多边主义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如果能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做出表率,成为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主导力量,不仅是对“大国担当”的充分显示,从长远看也有利于自身发展。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2018年海洋产业对我国GDP贡献率近10%,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就业人员约有3684万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海洋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经济多边合作因为各国利益不同而陷入困境,那么当面对海洋污染等环境与气候问题时,各国则毫无疑问地应站在同一战线,合力为人类的共同命运出谋划策。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源头减少微塑料污染物的形成,同时承担起推动全球海洋污染治理多边合作发展的重要责任。

  对中国而言,可以趁着WTO成员方开启电子商务规则制定、G20成员国通过“蓝色海洋愿景计划”的势头,在即将举办的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作为主办方推动各国进一步明确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物的具体指标,并将其纳入公约。海洋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法国发展研究院院士劳伦斯·莫里斯指出,每年大约有1500万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这只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冰山一角。若中国能够推动各国明确各自的责任,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不仅能缓解海洋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更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感,进而以此为起点推动世界各国在其他领域的多边合作。

  在参与海洋微塑料污染物防治时,中国还可以参考全球气候治理的经验,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在美国航天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中国在过去17年中对全球植被覆盖增加的贡献率至少达25%,改变了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偏见。中国为气候治理作出的贡献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中扮演领军者的角色。

  尽管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还需要更多的科研投入与实践经验,但是正如控制“温室效应”可从植树造林开始一样,中国引领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多边合作,可从限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开始。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对治理海洋微塑料的成熟经验,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限塑”或“禁塑”的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微塑料污染物的形成。因此,在推动全球海洋污染多边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从2008年就开始实施“限塑令”,之后应积极参与到“禁塑”国家的行列。

  在大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涌现今天,抓住各国在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释放出的多边合作的积极信号是对抗逆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从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开始,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是中国凝聚各国共识,发展多边主义的重要路径。以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为起点,中国将为推动国际多边合作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供图/视觉中国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