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当代科技创新大势以及我国高质量发展规律,中共安徽省委、求是杂志社于2019年5月30日至31日在合肥联合举办“新时代改革发展论坛”,围绕“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多位院士专家作了主旨发言,100多位论文作者进行了交流。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当代科技创新大势以及我国高质量发展规律,中共安徽省委、求是杂志社于2019年5月30日至31日在合肥联合举办“新时代改革发展论坛”,围绕“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多位院士专家作了主旨发言,100多位论文作者进行了交流。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战略地位、发展目标、顶层设计、实践主体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明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要求立足世界科技革命的变化趋势布局科技创新,强调人民群众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出推动科技体制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和人类优秀创新文化成果,实践基础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体现了总书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动力机制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专家学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第一,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第二,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第三,准确理解“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逻辑关系,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以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视野和时代眼光,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并警示我们“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历次产业革命的发展脉络,提出五大要素构成理论,即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而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判断、迅速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二、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有着本质不同,这就是要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无论从哪一个转向看,科技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专家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大小,还要看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比如,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就是世界第一,但还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得遍体鳞伤。发达国家经济总量虽然没有我们大,但产业技术水平高,能够生产坚船利炮。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专家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寻求新路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也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根本。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科技创新是实现三种变革的主要依靠。专家学者指出,质量变革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要求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三种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擘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顶层设计要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坚持“三个面向”,落实科技创新战略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三个面向”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家学者认为,“三个面向”言简意赅,阐明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内在要求。“三个面向”要求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同时还要“惠民”,面向经济主战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福祉。

  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口就是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其方向主要有:一是建立拥有核心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二是将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环节攀升为中高端环节。

  把握战略布局,在重点领域赢得竞争优势。我国从科技强国战略体系上布局了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了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专家学者指出,在中央战略布局推动下,我国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正在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比如,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测、资源勘探、超级计算、大飞机等领域成功实现“后发先至”,向引领型发展目标成功迈进。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采取“非对称”创新战略。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短期内不能也无法在所有领域齐头并进、全面开花。要采取“非对称”创新战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着力解决技术软肋和制约创新突破的瓶颈问题,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

  注重发展根技术与根产业。根技术,是指支撑一个技术群或多个技术群的共同技术;根产业,是指依据根技术建立的产业链“头部”部分,如物联网、5G网络、人工智能等。针对根技术发展和根产业培育,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筑基养生,培育创新生态,让市场在合适的生态条件下成长和发育;第二,寻根育根,科技研发重点应关注对根技术的寻找,产业布局应加强对根产业的培育和争夺;第三,换道超车,走自己的路,才能够形成引领未来的能力。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专家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创新环境,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强开放创新。专家学者指出,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创新资源越来越明显地突破组织、地域、国家的界限,表现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求是》2019年13期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