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长汀县城东后巷58号——福音医院旧址。9幢白墙灰瓦的房子矗立在山脚下,医馆、病房、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一如当年的模样,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  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曾在这里担任了8年的院长。正是在这所医院,傅连暲从一个救死扶伤的教会医生,成长为一名救国救民的革命者。  傅剑平,傅连暲的侄孙,今年75岁的他,向记者讲起了傅连暲的故事。  童年的傅连...

  福建长汀县城东后巷58号——福音医院旧址。9幢白墙灰瓦的房子矗立在山脚下,医馆、病房、医疗室、手术室、化验室……一如当年的模样,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

  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曾在这里担任了8年的院长。正是在这所医院,傅连暲从一个救死扶伤的教会医生,成长为一名救国救民的革命者。

  傅剑平,傅连暲的侄孙,今年75岁的他,向记者讲起了傅连暲的故事。

  童年的傅连暲家庭贫寒。在教会医生的帮助下,他学了医,做起了医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此时,傅连暲已经在瞿秋白《新社会观》的影响下,开始同情革命。9月初,起义军从江西来到长汀,傅连暲带领医务人员救治了徐特立、陈赓等300多名伤病员。

  “当时的徐特立曾对别人讲,傅连暲这个人以后一定会走上革命道路的。”傅剑平说。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占领长汀县城,傅连暲又带领医护人员医治伤病员,为将士们接种牛痘,福音医院也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所为红军服务的医院。此后,傅连暲先后在福音医院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

  “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你怎么样?”1933年3月,敌军进攻闽西,毛主席问傅连暲。

  “我跟主席到瑞金去。”傅连暲毫不犹豫地说。

  傅连暲雇了150名挑夫,用半个月时间,把全部的药品器械从长汀挑到了瑞金叶坪,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从此,他正式由一名旧中国的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征途。

  1934年10月,傅连暲义无反顾踏上长征路。

  在湘南,傅连暲骑马走在一边靠山、一边靠河的狭窄山路上,为给后面的部队让路,傅连暲连马一同掉入了湍急的河流,是几位素不相识的红军战士把他救了起来。在翻越党岭山时,因空气稀薄,傅连暲昏了过去,是战士们把他抬下山,才得以保命。

  傅连暲是医生队伍中最忙碌的一员。当时,痢疾、疥疮和腿溃疡的发病率较高。傅连暲发动大家就地取材,用中草药、土方子治疗。

  经过藏区时,红军曾受伤寒症的严重威胁。得了伤寒,往往高烧到40℃以上,患者昏睡不醒,肠子极易破裂,不少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傅连暲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式,用冷敷退烧,让患者喝浓茶,加上妥善的护理,挽救了不少红军将士的生命。

  长征途中,傅连暲还组建了一个14人的医疗培训班。他白天行军,晚上上课,讲解治疗和护理知识。学员们一边学一边为战友治病,长征结束时,他们也顺利结业。

  长征路上,傅连暲成了见病就看的“全科医生”,红军将士亲切地称呼他“我们的傅医生”。

  1937年5月,法国的《救国时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与一位中国医生的谈话。这名医生正是傅连暲。当时,他已担任陕北中央苏维埃医院的院长。

  1938年,傅连暲加入中国共产党。

  谈及长征时,傅连暲曾这样说:我很甘愿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虽然有很多人怕我受不了这样的艰苦。我两次几乎丧命……40天40夜我和其他人共尝草地上的困苦。我曾泻肚,痛苦不堪。医药人员和给养时常受到敌人飞机的轰炸,但是我的信仰毫未动摇。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徐丹鹿 王清彬 孙晶晶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