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夏,从青海格尔木市南行,辗转跋涉,终于踏上海拔4484米的青藏铁路望昆站。四下环顾,玉珠峰覆雪,万仞山耸立。  这里距离拉萨站999公里,标记着青藏铁路千里冻土地段的起点。再往前走,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和长江之源唐古拉。  半个月里,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记者走进青藏铁路沿线主要站段,探访老关角隧道这座用生命铸就的“登天梯”,倾听察尔汗盐湖腹地工区35年的坚守,目睹清水河特大桥下的藏羚羊迁徙,...

  初夏,从青海格尔木市南行,辗转跋涉,终于踏上海拔4484米的青藏铁路望昆站。四下环顾,玉珠峰覆雪,万仞山耸立。

  这里距离拉萨站999公里,标记着青藏铁路千里冻土地段的起点。再往前走,就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和长江之源唐古拉。

  半个月里,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记者走进青藏铁路沿线主要站段,探访老关角隧道这座用生命铸就的“登天梯”,倾听察尔汗盐湖腹地工区35年的坚守,目睹清水河特大桥下的藏羚羊迁徙,见证建设中的“数字天路”跑出“中国加速度”……

  从西宁至格尔木段通车算起,青藏铁路已走过35年历程,“世界屋脊”上的这条钢铁大动脉,见证了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足迹。

  克冻土,保生态,雪域高原不再远

  从西宁向西延伸至格尔木,再向南取道,青藏铁路犹如一只粗壮的臂弯,将青藏高原拥入怀抱——1984年,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至格尔木)通车运营,2006年,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建成通车。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管内铁路运营里程从297公里到3035公里,增长近11倍。

  青藏铁路老关角隧道附近的青海省天峻县境内,有一方小小的烈士陵园。老铁道兵张生林每年都要来几次,这里埋着50多位铁道兵兄弟。

  1974年,张生林随部队来到关角山,啃西格段最硬的骨头——关角隧道。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不少战友献出了生命。”张生林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5年前,老关角隧道完成了历史使命,新关角隧道正式通车。“过去的4.01公里我们修了25年,如今的新关角隧道32.6公里只用了7年。”张生林感慨,“列车通过关角山的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放在过去真不敢想。”

  2001年,格拉段动工。多年冻土是格拉线建设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冻土就是冰藏在土壤里,温度一变,冰的体积也跟着变。”青藏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科研计量所副所长汪要武说,“我们是在流动的大地上修铁路。”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