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能力建设涉及多个方面,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教育中去,突出体现在学校活力、教师动力和学生的创造力三个方面,这是教育的内核,必须通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达成目标。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和核心任务,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但又不完全同频同步。从改革实践看,治理体系建设总体上先于治理能力的建设。如果说治理体系更多地支撑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治理能力将更多地助推教育质量提升。基于这个认识,我认为从现在起到2035年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由治理体系现代化到治理能力现代化,或者说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更多放在治理能力的提升上。

  教育治理能力建设涉及多个方面,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教育中去,突出体现在学校活力、教师动力和学生的创造力三个方面,这是教育的内核,必须通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达成目标。

  一是要增强学校的活力。目前,学校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一些学校应付各种评比和检查,育人的工作受到了干扰,学校的活力受到各方面的诟病。增强学校活力就要落实放管服要求和现代学校制度,使学校能够安心开展教学工作。要找准增强学校活力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完善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想方设法解决德育的虚化、体育边缘化和美育形式化,还要形成学校与政府、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二是要增强教师的动力。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教育变革的根本动力。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九个坚持之一就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未来几十年 、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面对新一代科技革命,传统的教师培养、培训和发展体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如果教师的动力没有激发起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很难说取得成功。增强教师的动力,首先要深刻认识把握教师的使命,不管未来技术如何进步,都不要动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只有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才会有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其次,要把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再其次,要根据时代要求,改革教师培养体制,增强教师职业技能,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三是要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未来几十年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有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的学生长于解析能力,而短于实践能力,过重的学业负担,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人形象地说有的孩子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像个句号。要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觉将知识、技能主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再其次,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形成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崔保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