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生态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共同构成,是思想生态、舆论生态、文化生态和制度生态四个生态子系统的有机统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努力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生态,开辟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境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生态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共同构成,是思想生态、舆论生态、文化生态和制度生态四个生态子系统的有机统一体。所谓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生态就是遵循生态化构建思维、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一方面,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坐标、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呼应广大师生全面发展的新诉求;另一方面,着力破解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之间纵向贯通不畅、横向协同不强、内外互动不足等“非生态”问题,实现思想生态、舆论生态、文化生态和制度生态的共生共进、融合联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最优化、效能最佳化、效果最大化。

  建造立心铸魂的思政生态,培育时代新人

  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用先进思想引领师生发展,以立心铸魂的思政生态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学深悟透新思想。“思想舆论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最强大的理论支撑,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在范围上做到“全覆盖”、在内容上做到“全方位”、在周期上做到“全过程”,让广大师生准确把握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让广大师生成为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

  要探索拓展新方法。“以改求变、以改出新”,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话语方式,让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让话语表达与时代精神同向同进,切实让思政生态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要避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打破曲高和寡、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让“有意义”与“有意思”同向发力,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不断增进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树立良好形象

  媒介形象是社会公众认知大学形象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升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良好形象。

  要塑造良好媒介形象。要构建一体化传播格局,一方面,强化校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内融合”,实现内容上相融、形式上互融、资源上兼融、平台上共融,着力打造一批形态丰富、技术先进、具有吸引力和黏着度的校园新型媒体,形成一个由单向变为多向,由平面变成立体的校园媒体场;另一方面,要强化校内媒体与大众媒体“内外融合”,坚持跟踪国家导向,研究媒体关注,宣传发展成绩,提高学校声誉,充分调动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成绩,不断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要做好危机管理和形象修复。高校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给高校形象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高校要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坚持舆情工作与国家政策导向相契合、舆情研究和舆情实践相契合、舆情工作与高校实际工作相契合、高校舆情研判与社会舆情研判相契合,研究制定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的相关措施,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实时监控、迅速反应、精准预测、有效掌控、科学处置、平稳化解。

  塑造向上向善文化生态,凝聚发展合力

  大学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是高校改革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源泉。高校要强化文化引领,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向上向善的文化生态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要坚持以精神文化为“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要深入挖掘学校文化资源,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建立“精神高地”和“价值坐标”,让学校文化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要坚持以物质文化为“体”。大力开展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品开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形象提升,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世界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交叉融合,实现文理渗透、中西兼容、相得益彰。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让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文化育人格局,实现文化凝聚力、内驱力、影响力、辐射力“四力合一”。

  打造科学规范的制度生态,提升整体效能

  制度建设是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要用制度规范思政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和落实,以科学规范的制度生态提升工作整体效能。

  要牢固树立“大宣传”“大思政”的理念。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力,推动形成全校重视、支持、参与的思政教育工作良好局面。通过建立组织联动机制,完善领导机构,综合协调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建立交流联动机制,搭建思政教育工作者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统筹校内外媒体和宣传阵地,实现信息传播同频共振;通过健全素质提升体系,打造高精尖的专兼职队伍;真正做到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不断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完善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投入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竞争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长效机制,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要把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策划能力强、热爱思政教育工作并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和教师选拔到思政教育工作岗位;要广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学习、研究和培训,强化理论基础和技能提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作者:陈国秋 李晨,分别系东北大学党委委员、文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