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学名下的10个二级学科里,教育技术学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搞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研究的学者,往往瞧不起教育技术学,认为其缺乏理论支撑。

  在教育学名下的10个二级学科里,教育技术学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搞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研究的学者,往往瞧不起教育技术学,认为其缺乏理论支撑;搞教育技术学的学者,同样瞧不起搞教育理论的,认为他们不懂技术落伍于时代。用华东师大教授李政涛的话说,理论或技术的恐惧让这两类学者彼此隔阂,“老死不相往来”。

  隔阂的不仅是学者们,也包括学术期刊的主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李春萍见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田主编,第一反应就是想知道教育技术论文高被引背后的秘密。

  2018年岁末的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围绕“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话题,老死不相往来的两拨人终于坐到了一起。“一个学科是否成熟,决定于其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丰富性”,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说,如何让教育学科分出层次、有系统的知识,在传统的教育学上找不到答案,但在信息技术时代有了新的可能性。

  技术改变教育形态

  翻转课堂、智慧教室(教育/教学)、慕课、微学习……不管你在不在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正在中国各地课堂进行探索。教育大数据、数字化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新鲜词汇,甚至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梳理近几年的教育技术实践,西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总结为7个方面的“ 已经成为现实,技术主导的教育实践跑得太快,教育学理论已经跟不上了。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这将会带来“课堂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因此,教育学理论第一要开放,不能是自说自话的闭环;第二要引入和学习新的技术,实现跨界融合;第三要承担起引领和创新的功能,否则就失去了理论本身存在的意义。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