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的公平意识和教育能力,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内部来看,加强师德修养是提升教师公平意识的重要途径。

  从适龄儿童“有学上”,到努力满足适龄儿童“上好学”,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点从起点公平走向过程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涉及数以亿计的学生与教师互动。实现教育过程公平,教师承担主要责任。

  教师要提升公平意识和教育能力

  教师的公平意识是教师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态度。教师作为教育过程公平的领导者,制约着教育过程的价值取向。教师作为教育过程公平的实施者,影响着教育过程的发展水平。教师作为教育过程公平的保护者,维系着教育过程的行进速度。

  提高教师的公平意识和教育能力,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内部来看,加强师德修养是提升教师公平意识的重要途径。因为,师德修养要求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不以相貌、性别、智力、个性、出身、籍贯和亲属关系等论处,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

  从外部来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苛、刻板,但不可以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教师,教师的高素质体现在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科知识和高尚的教育情怀上。

  拥有大爱,方可为师。面对差异化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一碗水端平”。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面对不公平待遇尽管不言语,但心里面的不公平感很难消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学生平等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各个要素中。

  第一,教学目标其实是学习目标,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反映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

  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要贴近每个学生,依据学生当下的生活情境、心理发展水平,优选教学案例,鼓励学生提供生活经验,参与教学内容建构。

  第三,教学方法要从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转向师生共创的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提倡建立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鼓励、组织所有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鼓励、支持、关爱所有学生,采用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四,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要真实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评价重心要从知识掌握情况转向知识运用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增值评价方式,保护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积极性,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

  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协同性的,教师固有才情和能力,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密切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是教育观的转型,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要付诸行动。

  教育要建立教学管理实时反馈制度

  教师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不仅要从教育过程内部要素(教师和学生)出发,更要从教学过程形成实时反馈制度。

  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做好筛查和预案,列出问题清单,及时总结教育过程公平问题,特别关注学生在遭遇不公平时的反应。

  教学管理需要专项指导,专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育过程公平问题进行研究和专门指导,帮助教师在今后教育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公平问题。

  不遮丑、不护短,教师应当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促进者,自律最为重要。引进外部评价,加强监管和督导,明晰教师的权责,评估事实状况,有效预防和积极干预相结合,对于改善教育过程公平很有必要。

  公平是一种内在的终极之善,教师有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善待学生,给予他们应有的发展机会。教师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非一蹴而就。实现教育过程公平,不仅需要教师在理念和宏观上予以认同,而且需要教师在实践和微观上深入研究,确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国家战略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