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是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根本,而职业化教师队伍又是其中的关键。实践证明,职业化骨干教师因为熟悉和了解所在国的教育文化和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师队伍是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根本,而职业化教师队伍又是其中的关键。实践证明,职业化骨干教师因为熟悉和了解所在国的教育文化和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强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属性,促进汉语教学有效融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汉语教学本土化,从而促进孔子学院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18所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孔子学院骨干师资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博的培养体系,为世界各国和全球孔子学院培养高素质师资。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待遇等政策措施,来保障孔子学院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在新时期,如何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化骨干教师,是国家主办部门和国内外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建设教师教育平台。在培养体系上,建立精细化的汉语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当前第二语言教学新理念和孔子学院办学的新需求,着力培养三类教师,即面向高等教育(传统的高校汉语教育)、面向基础教育(中小学汉语教育)、面向学前教育(幼儿汉语教育)的汉语教师。根据不同的培养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培养方式上,加大中外高校联合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拥有两年左右的国外学习和教学实践经历。在培养对象上,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本土汉语人才和非通用语人才,以适应不同国家孔子学院的需要。在培养层次上,加大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质量,满足不同类别教育对象和不同岗位对师资的需求。

  第二,加强职业化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一是立足各高校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对新入职的对外汉语教师,全部安排海外教学任务。二是以现有孔子学院专职教师为基础,把其中的优秀者选拔培养成为专业化的骨干教师。三是继续扩大孔子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在通过科学严格的培训后,派出工作2到4年,回国后推荐工作。四是实行多岗位锻炼。专职教师应当首先在孔子学院积累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然后派到比较小的孔子学院担任较高的职务,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五是依托国外高校和孔子学院,在目的国本土选择合适人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

  第三,研发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与汉语教师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等。建构不同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

  第四,提高教师岗位吸引力。出台符合骨干汉语教师特点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请、攻读学位和在职进修、积分落户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在解决教师生活问题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必要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保障女性教师生育期的待遇。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在编、在职教师同工同酬,以增强骨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留住高质量人才。

  第五,建立职前培养与岗前岗中培训贯通的教师培养体系。不管是国内培养的骨干教师,还是海外当地的本土汉语教师,都应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因此要加强终身学习支持系统建设,定期给骨干教师安排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分享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沿成果,及时了解国家和高校的有关最新政策,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培养好、发展好骨干教师,打造一支有信念、有真知、有情怀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孔子学院在战略发展机遇期实现更大的作为具有决定性影响。作为中国唯一以汉语国际教育为特殊使命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孔子学院的教师培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将在国家汉办和孔院总部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成为高素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和骨干教师储备基地,成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服务国家决策的政策咨询基地,为新时代的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