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我认为应该结合县域特点,建立乡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针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制约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多年基层教师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结合县域特点,建立乡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开展“三大精准培训”项目,梯度推进,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理念。一是实施“外出高端研修”项目,着眼于提升学校领导干部先进理念的引领力、优秀教师学科教研的带动力、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力,每年定期组织学校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与学科骨干教师多批次到先进地区开展集中培训,拓宽教育视野、了解发展趋势。同时,加大培养力度,梯度开展“十百千”工程,起到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推进“学科影子驻校”项目,由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研员牵头,每学年分批次组织教师进行影子随岗跟班学习。主要内容是在备课、听课、评课中提高教学能力;在解读核心素养、分析教学设计、研讨教学模式中构建高效课堂;在制度建设、体系建构、班会研讨中掌握管理策略。三是深化“市内专题讲坛”项目,面向骨干教师,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教育前沿动向,采取“邀请市外名师与本土名师相结合、集中讲座与分散研讨相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题研修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每月一期教育讲堂、每旬一次专题论坛、每学期一场主题报告”活动,培养具备一定教育眼界与专业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开展“三大下乡支教”活动,层级推进,不断加快优质资源向乡村教师倾斜。开展“名师下乡”活动。通过市级层面设立三年制特级教师岗位、一年制下乡顶岗交流等方式,荣成市每年以“全市招考”方式向农村学校输送10-20名特级教师,以“自主自愿”方式组织40名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下乡教师通过组建学科发展共同体,坚持理论研修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在课堂观察、课型研究、课题研究、课标研究等方面,开展蹲点式“帮携引领、合作共进”教研活动,带领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帮助学校培育学科骨干名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由教研员牵头建立与组织学科团队定点联系学校,开展薄弱学校“扶贫帮弱”援教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段学科名师及全市名师团队共同参与,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师授课的瓶颈问题,从聚焦质量、追踪溯源、有效教学、实践探究4个方面深入开展诊断式教研,引导教师挖掘常规教研活动内涵,提升教研、教学质量与水平。开展“领读下乡”活动。结合省地市级全面推进的全民阅读工程,荣成市成立了“教育读书写作指导团队”。在推进教师读书、写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促进乡村教师在读书与写作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又组建了“荣成教育领导者”队伍,每年组织4次多梯度、多层次的以“好书推荐、读写讲座、方法指导”等为内容的“领读下乡”,全员性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展“三大跟岗帮扶”活动,全面推进,不断引领乡村教师实现全员自主发展。在4个专题上加强定向跟岗帮扶。受地域、专业教师、设施设备限制,乡村学校在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德育发展及心理健康教育4个方面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荣成市分专题安排乡村教师到先进地区学校或市内优势学校跟岗学习或邀请专家、市直学校名师入校跟踪指导等方式,逐步培育专任教师,提高专业引领与业务指导水平,实现每校两名科研名师、一名信息技术指导教师、4名德育管理干部及2-4名国家心理咨询师的配备标准。开展结对跟岗帮扶。建立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名团队“工作坊”,同类型间打造“四名结对跟岗帮扶共同体”,以自主搭配、双向交流方式结对,通过一对一的理念引领、手把手的实践指导,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群体效应实现有效帮扶和全员提升。在四大联盟上实现全面跟岗帮扶。荣成市中小学有四大联盟,以“中心校”带领、成员学校跟进的形式,实现资源同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在教育管理上,实行干部与管理人员跟岗实践,将“中心校”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乡村学校进行推广、应用;教研教学上,市教研人员参与视导,实行盟内集体大教研,开展“一周一次小教研、间周一次大研讨”活动,坚持校内教研重扎实提效、联盟教研重同步共赢、中心教研重督查指导的原则,稳步抓好专题教研、常态课巡查、青年教师培养及优质资源共享工作,从学校、联盟和教研中心三个层面推进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强化“中心校”学科教研引领指导作用,建立联盟内一站式教研帮扶体系,让乡村学校与市直学校同步优质发展。

  (王永刚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