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德育指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智是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等的总称,智育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智力、操作等技能,奠定世界观基础与发展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再现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并产生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体是身体和心理的总称,体育是增强体质、健全心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知识、技术或技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美是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总称,美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审美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形成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观念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劳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总称,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德智体美劳:整体与系统的交融体系

  《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全面发展是自然、社会和精神存在物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首先,全面发展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根本原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人的体力、智力、心理的和谐发展。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其次,劳动教育是实现各育的重要手段。劳动是人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客体和主体在劳动中发生积极变化。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因此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劳动教育是连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新兴世界等的基本环节,是增强综合素质,尤其是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载体。

  最后,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要有多方面的享受,人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必须成为高度文明的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过程中,美育具有独有性、特殊性,在美育过程中渗透相关领域的教育,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是学生德、智、体、劳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手段。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目标、途径、方式和标准,不能相互代替、相互隔离、相互撕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整体与系统。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性、系统性决定了在实践中,要五育并举、重点推进、系统评价。

实践路径: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书记提出“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遵循。

  明确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发展目标。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明确并坚定理想信念,要热爱国家,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知识素养、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要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重任;要从小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让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引导学生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养成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

  完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幼教材体系,形成分层次、成体系、有重点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在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的内容中科学地增加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内容,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在国民教育体系、学科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内容,使之相互衔接,构成体系。

  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立体途径。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构筑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实施途径,形成“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育链条。首先,要让学生认知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基本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作为理解、判断、行动、创新的基础,即入脑;其次,要让学生产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心理认同,在学习、生活中实际感受到其价值,从而为个体带来自信、满足、愉悦等情感体验,即入心;再次,要让学生自觉地确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支配和调节自身行动,促进自己不断学习、努力进步,形成实现预定目标的坚定信念和精神状态,即入意;最后,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行动体现和判断“知、情、意”的教育效果和目标,作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反过来发展和深化“知、情、意”,即入行。

  形成德智体美劳教育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完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评价标准,淡化认知方面的评价内容,增加德体美劳方面的评价内容;其次,要完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评价方式,淡化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引入新的评价技术;再次,要创新德智美劳教育的评价主体,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客观评价;最后,要改革德智体美劳教育的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尽可能采用等级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作者:薛二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傅王倩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