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近1627万专任教师,他们躬耕于51万多所学校和幼儿园,支撑起拥有2.7亿在校学生的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教育体系,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我国有近1627万专任教师,他们躬耕于51万多所学校和幼儿园,支撑起拥有2.7亿在校学生的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教育体系,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这支宏大的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中青年教师是这支队伍的主体,年轻是其显著特征。根据2017年的统计,普通高校、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9.8%和70.5%。当前,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期。抓住职业发展关键期,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是我国教育的希望所在。抓好这个职业发展关键期,就要坚持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

  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古之师,把传道放在首位。今之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从肩负的使命、岗位的职责出发看待教师队伍的师德和素养。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言和行都是可以学习的,所谓“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习近平同志一再要求教师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师德高尚。师德高尚的基础是对学生有仁爱之心,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就不可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正因为如此,师德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恒久动力。每个教师都要从担任教师的第一天起自觉锤炼、身体力行,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职业发展关键期更要“正冠系扣”、培育品格、提高修养,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师能,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现在,教师队伍执教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成为顽瘴痼疾;教师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学基本能力有待提高。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等等。但教师队伍自身的弱点是主要原因,比如,由于相对年轻,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社会经验不足,与发展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抓住教师职业发展关键期,着力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提高师能,需要多措并举。当前,最重要最有效的是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这种培训,应当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应当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应当针对教师能力的“短板”,满足教师进步的需要。

  师德与师能必须齐抓共进。只抓师能提高,忽视师德建设,教师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只讲师德建设,不抓师能提高,教师就不能适应科技进步的大潮和教育现代化的大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大凡都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的老师。只有坚持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才能培养更多的好老师。

  强调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是对教师的一种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源于教师职业的特殊重要地位。教师承担着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共属性。同时要认识到,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更好促进教师成长。因此,在对教师严格要求的同时,更要关心爱护教师。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小,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广大教师更加敬业乐业,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为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奉献和奋斗。

  (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