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前进方向、把握原则、突破重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事业必将实现质的飞跃、开创全新局面。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前进方向、把握原则、突破重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事业必将实现质的飞跃、开创全新局面。

  凝心聚力再出发。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懈怠、遵循规律不折腾。

  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加快办学条件现代化

  坚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导向,以解决农村弱、城市挤,学前弱、职教短等突出问题为抓手,大力做好补短板工作。

  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新一轮乡村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合理布点,规范标准,绿化美化,彻底消除农村幼儿园校舍隐患。高度关注人口政策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超前预测,优先布局,完善住宅开发与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配套联动。

  继续推进“一校长多校区”改革,建立城乡、强弱学校捆绑发展长效机制。调整支出结构,扩大对信息、实验、图书等投资,建立全市中小学基本消除大班额的长效机制。

  把职业教育作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突出解决11所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师资短缺、实习实训不充分的问题。

  以转机制、增活力为导向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办学体制创新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形成更加鲜明的高技术人才集聚效应,更好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以现代治理为导向,加快制度体系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融入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到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融入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

  着力在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如何体现、党支部战斗堡垒如何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上求突破、蹚路子、创经验。

  围绕“放管服”做好“管办评”,全面推行目标、清单、项目、底线、风险、协商和价值七项管理。

  牢固树立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完善“四会一核心一章程”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全部实现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的基础上,推进党建标准化、书记任职资格、重大事项前置、党建述职考核评议等制度建设。

  坚持“办民办教育不伤害公办教育”底线原则,坚决禁止从公办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的做法,通过选派管理团队等政策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办教育,鼓励民办学校小班化、个性化、特色化办学。

  加大制度供给,建立起党委全面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治理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素质教育现代化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立足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个新论述,重新审视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等,加快素质教育现代化。

  把素质教育方式现代化作为改革的重点,围绕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合作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发展职业能力,下大力气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满堂灌的现状。

  加大教学关系调整,扩大教师教学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高中与高校、基教与职教、普教与特教的贯通衔接、融合育人。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评价现代化,完善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继续完善高中考试招生改革,积极应对新高考,重点做好以“量表评价+标志成果+底线清单”的综合素质评价。创造条件创新学制设置,积极推行12年一贯制、9年一贯制、混龄教学等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的学习新形态。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快育人能力现代化

  校长、教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体,校长、教师育人能力的现代化是能否如期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总要求,进一步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在完善校长后备人才、岗位遴选、职级评定、绩效激励等制度的基础上,实施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着重提高“从严治党、现代治理、团队建设、课程领导、资源整合、改革创新、自我成长”七项能力。把推进校长的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提上重要日程。

  按照“按需设岗、分层聘任、合同管理、绩效激励”的原则,推进“县管校聘”,加大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坚持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师德前置审核制度。持之以恒抓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完善层级发展机制。

  高度重视新招聘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弱化、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偏低、职业学校新上专业教师不匹配、高中选课走班带来部分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一支能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徐友礼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