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保障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描绘了宏伟蓝图。

  今年1月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保障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描绘了宏伟蓝图。

  教师德才水平的提升除了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师教育体系作保障外,更需要不断地保障和提升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生源与培养质量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两个问题

  目前,我国高素质优秀教师培养的质量与速度,还难以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双重竞争所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以下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待提高。

  有好的教师才能够教出好的学生。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在与师生座谈中提出好教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好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保障与提升生源质量是培养“四有”好教师的重要前提,而生源质量问题的背后是教师职业吸引力问题。目前,我国教师职业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突出表现是优秀高中生毕业后报考师范院校的比例较低,除了几所部属师范大学生源质量水平比较理想外,其他很多省属师范院校生源质量堪忧。师范院校生源质量水平在整体上与双重竞争力提升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仅仅靠几所师范院校来实现优秀师资的供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

  第二,师范院校的师范性有待加强。

  国家发展师范教育事业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师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师范性。目前,在院校间竞争与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双重因素影响下,无论是部属师范大学,还是省属师范大学,其师范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匮缺。部属师范大学在校际发展激烈竞争背景下,大多在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发展转型,其结果是导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性的弱化。此外,在部属师范大学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真正走上教师岗位,这在无形中又导致了优质师范教育资源的流失。省属师范院校由于难以实现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转型,因此,仍然还在坚持走教学型大学发展道路。但这些大学培养模式距离提升双重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突出表现就是师范技能培养与训练不足。师范性是由德性、心性与才性组成的。德性属于伦理范畴,心性属心理范畴,才性属学识范畴。良好德性是一种乐善与施善的行为品性,良好心性是一种健康与阳光的心理品性,良好才性则是一种学识渊博与智慧高超的认知品性。无良好的德性、心性与才性,就难以胜任教师工作。在师范性意义上,能胜任教师工作之人必为那些具有爱国情感、与人为善、心性健康,以及掌握育人技巧、有丰富学识与终身学习之人。

  发挥好师范院校师资培养主渠道作用

  未来的师资培养与来源渠道是多元的,但师范院校仍然是主渠道。为保障和提升师范院校的生源与培养质量,在师范院校招生和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出以下5个方面的努力与改进。

  第一,大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是影响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为了保障教师职业收入水平,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保障教师职业收入的教育法律法规,一些区域的教师职业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就教师职业收入的整体水平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深入推进师范院校招生制度改革。

  师范院校仍是培养优秀师资的主渠道,大力推进师范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对于保障优秀师资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才性,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德性与心性。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与其他类型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并无二致,皆是重在考查学生的才性,而忽视了对考生进行德性与心性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今后,在师范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应该增加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查的环节,把那些具有德性、心性与才性的学生招进师范院校中。建议对于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保障不降低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进行提前批录取。建议进一步提升师范院校在校生的待遇,加大奖助学金力度,增强师范院校招生的吸引力。

  第三,建立以师范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过去的师范生培养,存在着重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教育教学知识教育、重视学科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教育教学技能培养、重视分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综合实践知识教育等问题。目前,很多中小学用人单位反映,师范生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教师工作,这与目前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密切相关。为保障与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地适应教师工作,需要建立以师范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师范技能是由人文素养为基础的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以及自我与社会认知技能综合组成的。为培养与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人文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课程等模块。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爱国情感、与人为善、心性健康、学识丰富、终身学习的品行,以及掌握高超教育教学技能的育人目标。

  第四,改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应该由高等学校教师(学科专业教师、学科教学法教师)、中小学优秀教研员与优秀教师组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在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中小学教师没有被充分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这样很容易导致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及其师范技能培养的不足。为改善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可以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把那些在职的或刚刚退休的优秀教研员、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吸纳到师范生培养的教师队伍之中,积极开展实地教学与实践知识教学,以保障与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水平。

  第五,加强师范生培养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建立与实施以师范院校为核心的,由中小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的三方通力合作的实习基地共建制度。政府与大学每年应对开展见习、实习工作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确保见习实习基地有效运转。把实习基地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行政机关以及中小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并将其作为督导部门的督导评估内容,对基地建设中存有问题的单位要求其及时整改。适当增加师范院校见习与实习课程开设的比重,积极鼓励高校与实习基地合作开展关于见习实习内容、模式与管理等问题研究,不断摸索与创新见习实习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责任制,以及见习实习生、见习实习指导教师考评与奖励制度,切实保障见习实习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