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是对“水课”这种让无数学子怨声载道的遗毒的刮骨治疗,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变“大学轻松论”的强劲推动力,但如何推动落实才是当下舆论场里的未竟之问,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加强本科教育,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长期以来,在大学生群体中流传着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对待水课,逃离是很多学生的一致选择。
如今流行“二倍速追剧”,为的就是挤掉一些又臭又长的电视剧注进去的水,挨过那累赘难熬的时光。如果水课也可以选择“倍速+快进”,我想,大多数学生估计早就开启二倍速听讲模式了。
国产剧的注水靠的是配角加戏,而水课的水分,靠的是学生登场。一节45分钟的课程,每个同学轮流展示PPT,一人五六分钟,半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然后,老师再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PPT一页页念过去,下课铃声就响了起来。
“水课”的存在本身就是误人子弟,一节照本宣科的课不仅是浪费时间,更是浪费学生的天赋。学生把老师当成催眠师,老师把学生当做木头人,彼此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你玩你的手机、睡你的觉,我照着我的PPT念,你不问,我不答,期末考试前划个重点,突击背诵一下就算了事。
长此以往,“水课”消磨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给了学生逃课的正当理由,助长了老师的懈怠,也让课程更加平庸。
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淘汰“水课”,取消“清考”,是对“水课”这种让无数学子怨声载道的遗毒的刮骨治疗,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变“大学轻松论”的强劲推动力,但如何推动落实才是当下舆论场里的未竟之问,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淘汰“水课”,首先要明了何为“水课”?标准是什么?又该由谁来评判?
有的“水课”之水在于与时代脱节。能想象吗?Photoshop都出到CC版本了,结果教学版居然还是CS3;都2018年了,有的教材跟几十年前的版本相比变化不大,逼得教师上课内容与课本脱节,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是时候扯掉“水课”的遮羞布了。作为课程设计不合理的产物,每一节“水课”都是由“水师”撑起来的。当一个对本科教学不上心、混课时的教师遇上一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课程,“水”是不可避免的。
淘汰“水课”不能自说自话,需要公平合理的判断标准。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两方面都要抓。是不是“水课”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的相关业界人士都应当参与其中,互为监督。
而淘汰之后,应当进一步思索的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大学课堂?“金课”之金不仅在于课程内容本身,也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就将微积分上成了抢手课,人称“矿爷”,用唱歌说段子来教数学,一门150名学生的课, 3000多人争抢。醇厚如酒的“金课”与反复添兑的“水课”,选择显而易见。
大学抢课时,我总会反复咨询师姐师兄,摸清各个课程的套路与授课教师的脾气。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课程自会口口相传,抢课系统开放时,大家蜂拥而上,争分夺秒,生怕落选的是自己,能够做到此种境界,必定是“金课”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