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

  制订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如今,我国广大农村的孩子们,特别是全国1604万名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都受惠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好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取得新进展。8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的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

  “乡村弱”“城镇挤”,这个难题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存在,重庆市永川区也不例外。

  虽然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永川区何埂初中仍然拥挤不堪。全校949名住校生中,有56名学生只能两人合住一张床。然而,生源还在增加,学校承载能力不堪重负。另一边,永川区松溉初中办学资源丰富,却因为在各项评比中“垫底”成为冷门,生源常年只有200人。

  “原地打转”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体化发展中豁然开朗。“现在,初三400多名住校生分流到松溉校区。”何埂初中校长周继红介绍。在永川区,14所城乡学校创新开展一体化办学试点,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试点学校从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方面融合,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陈宝生介绍,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42万亿元,其中53%用于义务教育。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由2016年的2817亿元增至2018年的3067亿元,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1/4左右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普通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比2012年增长了约60%。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1.4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得到一份大礼包: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1604万名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还得到生活补助,补助金额达179.1亿元,其中90%用于中西部地区。令人欣喜的是,“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国29个省1631个县的3700多万孩子,一张张小脸红润起来,男女生较5年前分别平均长高1.9厘米和2厘米。

  在控辍保学方面,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03.5%,均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8%,比2015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全国贫困县94.7%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

  “这么好的设备,为什么要放到我们农村教学点?”当初,电脑一体机搬进江西省新干县莲湖小学,引起了四邻“轰动”。而在不远处的三湖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曾建新用“脱胎换骨”形容学校的变化:“以前的乡村小学是危房,现在的新校舍有新的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和食堂,塑胶跑道也铺起来了!”

  近年来,新干县对全县77所乡村小学、教学点进行“量身打造”,所有乡村小学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配备“班班通”,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新课桌凳、餐桌椅、床也配齐了,乡村小学成了当地的亮丽风景。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难点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切实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出台了全面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在校园”。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比2015年增长了10%,体育场馆、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达标率超过85%,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超过90%。全国832个贫困县的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占94.7%。

  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近6年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4所、新增学位7万个,教育容量较6年前翻了一番。同时,内有优质小学与邻近薄弱小学结对,外有与省市名校合作办学,区内名校资源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在家门口读名校”的愿望。

  “城镇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报告显示,2017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为10.1%、超大班额比例下降为2.4%,相比2015年,全国大班额数量减少了25%、超大班额数量减少了50%,是近1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陈宝生介绍,2017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406.6万人,其中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另有7.5%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并全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补助范围。

  补助津贴惠及全国725个县的127万名乡村教师

  河北省大名县七里店小学窗明几净,硬件建设不输城区学校。可学生“用脚投票”,最少的时候,一个班级只剩下10个人,全校加起来只有173名学生。问题出在哪儿?

  “关键在师资老龄化严重,教育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2015年6月,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下,七里店小学成为优质校实验小学的分校。实验小学校长范振景深入调研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对原教师的管理培训,一方面由实验小学副校长主持分校工作,选派8名骨干教师到分校任教,并积极争取邯郸市级名师到校支教。短短两年,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如今,七里店小学在校生已经超过700名。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是缩小教师队伍水平差距。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一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与此同时,继续实施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推动28个省份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教育,每年吸引4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6年至2017年对360余万名乡村校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2017年选派了约8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2018年计划选派9万名。

  “我们虽然在乡镇工作,收入待遇比城区教师还高出不少,任教很安心。”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岐山学校教师杨雪佩说。在鄞州,先后出台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区边远地区教学津贴、农村一线教师补贴、乡镇工作补贴等倾斜政策,一年来,偏远地区农村教师得到的额外津补贴最高比城区同类教师多1.9万元,平均1.2万元。

  “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目前,我国明确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惠及725个县的127万名乡村教师。除了补贴,2016年至2017年,各地还新建7.4万套周转宿舍,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对乡村教师评聘职称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为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经济压力小了,晋升空间大了,社会地位高了,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018年底努力实现全国85%的县(区)达到基本均衡

  底部攻坚、补齐短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步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全国2379个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占比达81%,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11个省份整体通过评估认定。

  近几年,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基础仍然薄弱,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村弱”和“城镇挤”的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

  陈宝生介绍,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依然明显,一些乡镇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活条件简陋,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些地方还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

  陈宝生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一是坚持把“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县摘帽的硬性要求,2018年底努力实现全国85%的县(区)达到基本均衡,到2020年比例达到95%,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实现基本均衡;二是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运用“ 教育”方式向农村输送优质教育资源,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中央财政新增资金70亿元,重点支持“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三是加快城镇学校建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适当稳定乡村生源,合理分流学生,缓解城镇学校压力,确保实现“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的工作目标;四是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切实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五是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课后“三点半”问题,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我们将切实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工作,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陈宝生说。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