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音乐、美术等部分课程内容都变成英语课,学习语言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同时又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一直想在他持续了18年的“国际合作综合英语教学实验项目”(以下简称“综合英语”)中实现一个愿望,通过外语教学来促进儿童智能发展,解决中国外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一条新路,提供一种借鉴。

  “怎么让中国人也能讲一口地道的英语?为什么芬兰中学生可以讲包括2种外语的4种语言,而中国学生学了20年英语,一种外语都学不好,只会看不敢说呢?”这是冯增俊最初的想法。由此,冯增俊又联想到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能否让学生有趣、轻松地学好外语,用一节课完成几门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学外语促进智能提升来“减负”,并提升民族素质?

  这场教学实验和教育研究,最初的想法源于上世纪末在深圳举办的一次内地与香港的研讨会。当时,香港学者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内地学者则相形见绌。而深圳市教育局恰恰就教育国际化中外语教学问题向冯增俊提出研究建议。双方一拍即合。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仅有外语是不够的,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他带的研究生都参与到这项实验中来。

  探索用综合英语课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把体育、音乐、美术等部分课程内容都变成英语课,学习语言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同时又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英语学习,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吗?”

  “会影响,但是一种正向影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海北小学校长陈岚说。该校进行综合英语实验、打造特色学校已经6年了。“综合英语课抓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敏感期,强化语言开发儿童智能的作用,倡导探究式学习、玩中学,而且知识丰富、文化信息容量大。学生很感兴趣,参与性强,思维更加敏锐、活跃了。”

  实验中陈岚发现,综合英语教学实验开始倒逼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改革。“上过综合英语课的这些学生,已经适应了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喜欢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传统的满堂灌已经不习惯了。”

  综合英语强调整合、统整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倡导全息性语言教学的教育实验,整合听、说、读、写、做,使各种知识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表面感知达致顿悟,促进智慧成长;重视不同教学手段、方法、要素及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寻求最佳教学效果;重视把几种教育目标综合在英语中完成。冯增俊说,综合英语倡导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是一种在学习相关学科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新双语模式。他们编制了包括美术、音乐、体育、品德及科学等内容的教材,让儿童在情景性主题活动中探究知识,一堂课完成多种教学任务,既重视增长知识,又强调开发智能。

  当然,这种对语言的习得、对思维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综合英语教育实验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设计者和实验者的定力。

  “综合英语要求教师全英文授课,实现大信息量教学,小孩子在最初学习时,会经历一个语言转换期。大约两个月后,学生开始‘爆发’,就像是‘顿悟’了一样,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使用英语来表述看法,学过的句子遇到适当的情景就开始冒出来。”海北小学英语教师方晓敏说。到小学五年级,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进行较深入的交流了。

  综合英语主张,遵循儿童语言生成规律,在孩子的语言量变期,一定坚持不说母语,不用母语解释英语。广州市天河区思源学校把综合英语实验与该校自主教育特色结合起来,教师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综合英语是语言与百科知识融合式双语教育,这是它一贯坚持的语言学习立场。冯增俊说:“语言不是背出来的。外语教育的规律,是回到语言本身,要坚持听、说、读、写、做、演结合。把语言与生活直接结合起来,语言就成了长智慧的营养,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当然,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家长、孩子来说,这段时间都是“很难熬”的。

  “刚开始,孩子、我和家长都不适应。家长会说,你把这篇课文的意思给我翻译出来吧,孩子问我,我不会。”三年级英语教师杨琴说,“我会说,我们学英语,是通过课堂上的设计、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而不是直接告诉你一段材料,解释字词。语言是慢慢习得的过程。”慢慢地,当孩子的英语开始“爆发”时,家长开始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了。

  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是英语,还要在科学、中西方文化方面不断积累、提升,有做全科教师的感觉。”方晓敏说。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容量、思维容量增加了。海北小学五年级学生林楷涵的妈妈说:“我的孩子没有上培训机构去补习英语,他在学校里学得就已经很好了。”陈岚说:“当家长发现,孩子思维越来越活跃,有了发散性思维,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就增加了。”

  冯增俊说:“我们把很多课程整合在一起了,相当于把体育、音乐、美术等部分课程内容都变成英语课,学习语言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同时又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至2017年12月,先后参与实验的已有多个省份的近100所幼儿园、中小学,参与实验的教师近2000人,学生达几十万人。

  多掌握一种语言便多了一种发展思维、智能的工具

  “孩子们也慢慢懂得,回答问题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要让思维不断深入,体味到发现带来的快乐。”

  冯增俊一再强调,综合英语所教的“英语”是发展人的语言,是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设计的,强调语言是人的发展的关键基础,加速儿童语言及潜能发展,让儿童更好地发展思维,并为儿童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语言对智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恩格斯认为,首先是作用自然的劳动(活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人的脑髓,而“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愈来愈新的推动力”。这是综合英语实验的理论基础。在设计综合英语实验方案时,冯增俊充分利用了语言与智能发展之间的这种关系。综合英语教学实验以英语命名,却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强调人的智能发展。由此他意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误区是只教语言。”

  双语对智能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英国约克大学科学家最近在《心理学和老化》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由于双语人总是不停地辨别两种语言,所以拥有快速整理重要信息和排除无用信息的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反应速度超过只懂母语的人。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期刊上发表新近研究成果,提出学习第二语言具有刺激大脑灰质增生的效果。年轻人越早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对大脑的健全发展越有益。综合英语强调学生多说、多读,也意在思维提升。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说:“发音最接近思维,因为在发音中纯粹的主观性变成了客观的东西——不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现实性,作为一种状况或感觉,而是处于空间和时间的抽象之中。”

  语言学习要按照儿童语言发展最佳期发展语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教授肖建芳经过研究发现,把3—12岁儿童的语言关键期作为外语发展重点,可以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奥地利科学家劳伦茨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认为和语言发展有关的神经系统必须在3—12岁之间激活才能正常发展。超过这段时间,无论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儿童的语言学习都会产生质的差别。

  为了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方晓敏在教学中巧妙利用了思维导图,还经常使用“手指图”,用5个手指分别表示“5个W”(what,where,when,why,how),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孩子们也慢慢懂得,回答问题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是要让思维不断深入,体味到发现带来的快乐。”她说。

  懂中国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人为什么学外语?这不仅关系到对外交流,还关系到国家国际化、民族整体素质、种族未来、个人发展、教育水平。”

  毛天一今年已经在海北小学上六年级,细数自己所知道的端午节划龙舟的历史、月球可以反射太阳光再反照地球等知识,竟然是在英语课上了解到的。“英语课上,我知道了很多课外知识。”他不自觉地把这些知识称作“课外”知识。

  的确,传统上的英语课以学习语言为主。综合英语则要培养将来能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现代中国人。

  这样的人,首先要了解中国。英语课容量有限,为了在英语这一语言课上,融汇尽可能多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英语,并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冯增俊和他的研究团队下了不少功夫。他的团队18年中为此开展了6项纵向教育科学课题、几十项横向课题。从最初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教育发展综合比较研究”子课题,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外语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出版专著24部。他们反复研究国内外各种英语教材,2004年开始编写第一套小学教材和幼儿园教材,迄今已经编写了4套。

  在综合英语的系列教材中,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分量。这些内容往往是以节日呈现的,比如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五年级上册教材还专为中国传统文化设立了一个单元,港澳台也是单列的一节课。当然,这些内容,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特点,分散在从童蒙到小学六年级的各个学期、阶段。有些内容看似重复,比如端午节在童蒙英语、幼儿英语、小学英语中出现了7次,但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把节日内容按不同特点分到不同阶段。

  “划龙舟是传统民间文化,在综合英语的龙舟节课上,孩子们不是借划龙舟学英语,而是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去探究和讲述划龙舟这种民间文化,了解端午节盛会怎么操作,风土人情如何,节日历史渊源等。”陈岚说。

  对于新民俗,综合英语也及时吸收进来。海北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师任子义所上的“光”这节课,是从广州一年一度的灯光节开始的,并借此展示了各种光。课堂设计由现代穿越到古代,自然地串起了“皮影”这种传统艺术,孩子们分组演出自编皮影戏,“与影子共舞”。至此,任子义还不忘借机引申,影子是必然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

  有人会说,让学生过早地学习英语,可能会影响对母语和中华文化的接受。冯增俊认为,不精通外语,母语可能也学不好。早期双语学习能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熏陶下,更深刻地领会中国日历中各种节气、民俗等内在含义,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及民族精神有更准确的理解。在近几年南海区举办的全区小学生语言英语听说能力比赛上,海北小学的选手每年都获得唯一的特等奖。选手们用流利英语惟妙惟肖地讲述中国电影中的精彩文化及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令人赞叹。美的学校举办的英语艺术节上,学生用英语讲解各种中国文化活动。美的学校教师谭红注意引导学生研究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如愚公移山等,这些精神与西方传统故事总是祈求外力帮助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人会说,英语课堂中所投射的价值观,可能会使孩子“崇洋媚外”。对此,陈岚不以为然。“综合英语不仅有地方文化传承的内容,还体现着、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说,“我们讲花木兰这一课时,是在让孩子用英语更好地表达花木兰的心理过程和对祖国的热爱。有些学生还假设自己是花木兰或者花木兰的爸爸,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报答祖国。”

  综合英语最核心的目的恰恰是要培养懂中国文化、认同中国价值、能面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人。冯增俊说,目前,中国学外语的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世界有国际机构近60万个,其中中国籍职员不足2%。“为什么?因为不够格,大部分没有外语工作经历。面试外语不过关,包括留学多年的人。”肖建芳说:“综合英语教学加速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了解世界;培养具有‘中国心魂,世界眼光’、自信的阳光少年。”

  “中国人为什么学外语?这是个简单浅近却又非常深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外交流,还关系到国家国际化、民族整体素质、种族未来、个人发展、教育水平、科技水平、文化发展等——这是撬动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冯增俊说。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