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对此反映强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近年来,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造成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对此反映强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进入了标本兼治的新阶段。
如何管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做法,但都对校外培训机构可能带来的影响给予了关注,如何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很多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所开展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最终落脚点也要归结到培养人的问题。规范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而是要把它提升到系统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年初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今年2月,教育部等4部门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通知;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月督促指导各地全部公开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紧接着又派出7个督查组,分赴全国7个片区开展督查。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突出地方治理特色,坚持边摸排边整改,注重推进综合施策,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但应当看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仍然不少,校外培训热还没有真正“退烧”,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各地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推进还不平衡,加之很多问题积累已久,需要有一个逐步消化解决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专项治理工作只是一个治标之策,是一次急刹车,急需治本之策的及时跟进。刚刚审议通过的《意见》,将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要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登记、培训行为等作出具体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管理,为各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政策依据,切实把校外培训机构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建立并逐步规范起来。如果说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明了校外培训机构不能做什么,《意见》将会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能够做什么,应当怎么做,这是规范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深化。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需要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指导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科学布置作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有效解决课后“三点半”问题。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加强与学校教育的沟通配合,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形成家校共同育人合力。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尤其需要从国家层面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传递素质教育导向。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杜绝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中小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律;要深入推进中、高考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从考试内容改革看,中、高考改革都要减少对单纯记忆、重复训练内容的考查,更加注重和强化能力考查;从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看,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引入招生录取环节,破除招生录取“唯分数论”。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