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决定取消8所学校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责令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限期整改。《通知》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将“校园足球”推上风口浪尖。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决定取消8所学校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责令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限期整改。《通知》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将“校园足球”推上风口浪尖。

  足球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魅力无穷的体育运动,足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足球是战争模拟度最高的竞技游戏,比赛之前两队牵着身穿球衣的孩童进场,在球场列队听唱国歌、交换队旗等庄严的仪式感等,都赋予其足球文化和体育文化典雅内涵;足球比赛结果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胜负想象空间巨大;足球运动还是人的自然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必须具备团队协作、博弈策略、心理素质、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对抗。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强国无不是长久积淀的结果,无不是从娃娃抓起的。

  作为促进中国足球发展的一项举措,不可否认,校园足球的推广为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贡献良多: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既带动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又夯实了足球基础,让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脱颖而出,等等。正因如此,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短短两三年时间,全国就创建了两万多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万所。校园足球的井喷式发展,使得发展和建设过程出现了一些不达标、质量不高甚至滥竽充数的情况。因此,教育部及时发文整顿,意义重大。

  据新华社调查发现,被摘牌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遍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学校硬件水平差、师资不足;二是体育道德、文化缺失;三是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四是重创建、轻建设,对于“足球进校园”的认识出现偏差。那么,如何保证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创新举措,最终结出的是硕果呢?

  首先需要强化三个自觉,即学校领导、全体老师和学生的自觉。学校各级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这三个群体做到自觉自愿地喜爱并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自觉而不是跟风,自愿而不是强迫,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真心喜爱、饶有兴趣是校园足球建设的基本前提。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是否把足球进校园作为自身的、自觉自愿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而贡献一份力量的观念,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长效机制。整顿促进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回到校园足球建设的本真上,要关注学生身心德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足球兴趣与技能的培养,其中,学校领导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是校园足球建设需要借力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家长自觉支持与社会自觉宽容对校园足球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足球真正成为我国校园体育的重要基石有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在其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例如会受到传统升学观念影响,家长、校方可能将“足球”视为升学负担等。社会舆论对于近年来校园足球所取得成绩的正面宣导,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全方位关注、素质化育才理念,这些外在环境与足球学校本身的努力所形成的合力都是校园足球发展所需要的正能量。

  三是校园足球建设质量更重要。要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竞赛与活动。足球竞赛与活动,场地设施是基本条件,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政府要支持。同时还要会用场地,能把场地设施的利用最大化。缺足球人才是目前的共识,人才培养是需要周期的,都要人才,人才何处有?其实,校园足球的人才包括三方面:一是足球技术人才,二是竞赛与活动的组织策划人才,三是学生骨干人才,如果再利用或吸纳一些社会人才,所谓的人才缺口就不会那么大。此外,还需要资金到位,要会用有限资金,不必贪大求洋。不合格的足球特色校当然要整顿,引导和督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思想转变,促进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也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相如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