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跟一位农村校校长交流,谈到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他谈了很多原因,但大都归咎于教学条件落后,如班级没有安装多媒体、微机室里的计算机老化、没有标准化实验室且实验器材短缺、图书室里的图书少得可怜,等等。
前几年跟一位农村校校长交流,谈到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他谈了很多原因,但大都归咎于教学条件落后,如班级没有安装多媒体、微机室里的计算机老化、没有标准化实验室且实验器材短缺、图书室里的图书少得可怜,等等。
教学条件落后当然制约着学校发展,但教学设施先进了,教育质量就会提高吗?也未必。我常常看到有些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已经大大改善,如教学楼盖起来了,计算机更新换代且连上了互联网,建成了标准化实验室且实验器材基本够用,图书的人均数量也超出了标准,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配得一应俱全,但教育质量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问题出在哪儿?我觉得还是出在人上。当下,教育均衡在不断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到很多农村校走一走,会看到不少与现代教育不和谐的现象。说到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得通过教师的科学操作才能起作用。学校的教育设施再完备,若管理粗糙,教师专业水平低、观念老化、方法落后,也无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反,即便教学设施落后些,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育质量也会得到基本保障。
如果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还是老样子,那还是算不上教育现代化。拥有了完善的现代教育设施,不一定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也不能总拿教学条件落后当理由。
一言以蔽之,只要学校精于管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只要教师胸怀教育理想,努力投身教育改革,关注孩子生命成长,农村学校就是教学条件差些,教育质量也不会差。只要学校和教师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甚至用“土办法”来代替。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而不是那一串串可测量的指标、一幢幢可观的楼房、一堆堆可触摸的硬件。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