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月16日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教育部1月16日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何新亮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如何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
多学科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重点。其中,语文课程标准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程标准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程标准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也是本次课程修订的另一大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
此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在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为,体会革命军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2012年前后,对中国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舆论曾经掀起过一场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是大学升学的预备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至今对那场讨论记忆犹新。
王湛说:“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上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方案不能跟着考试走,要跟着育人走。”王湛说。新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这样的变化包括,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王湛说。
记者了解到,新课程方案与大学专业、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关联显著增加,如设计了5类选修课程与大学专业对接,满足学生在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继续深造的需要;通用技术“技术与职业”的课程内容也打破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
“以前是以知识点学习为导向,现在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王湛说。此外,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
王湛举例说:“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
与高考综合改革无缝衔接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如何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的?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对人才培养而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基本依据,考试招生是重要导向,要把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有效联动,形成合力。
新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教考关系、考试命题、课程实施方面与高考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据了解,这次修订工作,课程专家与考试评价专家共同参与,一起修订,确保两者的衔接。
郑富芝说,要把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协调好,一方面要发挥好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强化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如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作为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各学科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王湛说:“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同时,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