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 ,这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公平、结构、创新等矛盾也日益显现。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事业,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新挑战、新要求将比其他很多社会领域都更加复杂、更加深远。

  首先是新时代对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将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样?今天,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问题都是关系民族未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课题。

  还有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公平和多样化教育需求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教育占有基础性的位置。分析、研判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点,离开这个基点,就不能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以此为基点,我们就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直面矛盾,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特别是对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必须破除思想和体制障碍,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创新顶层设计思路。

  还有不断加速的新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对教育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在需求层面,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使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和素质的要求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供给层面, 、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在各个层面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全球教育竞争、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育适应、推动和引领新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的竞争。

  面对新挑战、新要求,就必须大力推动教育创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应当强化时代观,坚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强化价值观,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价值。强化战略观,坚持教育全面主动地为各项重大战略服务,提升战略思维和融入能力,推动教育开放融合发展,加快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未来观,坚持面向国家未来、民族未来规划教育,抓住有利机遇,推动未来教育形态的积极探索。更要强化人民观,以人民对教育的需要为依归,加快解决教育领域的顽疾、痼疾,让教育的公平、正义和幸福感照耀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和每一名学生。

  同时,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还应拓展国际视野,将教育自信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在全球教育的前沿领域加快创新步伐,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在每时每刻发生变化,教育创新时不我待,只有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才有可能处理好新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无愧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陈锋)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