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学习上的变革。本文旨在通过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实践,探讨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力,为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摘 要】在线开放课程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学习上的变革。本文旨在通过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实践,探讨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力,为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在线开放课程 教学资源 学习效果
前 言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1]教育部于2015年3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鼓励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同时,也需要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对象为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探讨学生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参与学习、讨论及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学习效果。
研究方法
1.课程设计
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如图1所示)。学生层面,课前通过线上预习,主要完成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点测试、归纳知识疑惑点等学习内容;课上针对问题进行集中交流,并完成任务扩展练习;课后通过线上评测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教师层面,课前通过学习任务布置引导学生学习,并对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监控和整理;课上组织学生对知识点集中讲解并布置扩展训练;课后完成教学效果反思与改进。在一学期12周课程中,教学分七个主题:计算机的发展历史、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和计算机安全与维护,每周课上4个小时的面授时间,整学期共48小时,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度自行安排在线学习时间。
2.研究设计
(1)资料来源
本研究对象为某高职学院2016学年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情况,针对来自不同专业的三个教学班139位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学生信息如表1所示。
(2)个案背景介绍
参与研究的学生知识储备存在差异,计应1601班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计算机操作熟练,有一学期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经验;质检1601班为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对计算机的操作尚不熟练,没有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经验;道桥1601班为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对计算机操作有一些基础,有一学期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经验。
(3)资料收集
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环境体验调查、在线教材的满意度调查、在线课程视频满意度调查和在线开放课程使用的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展开调查。问卷共涉及43个问项,每学期的期中及期末考试后一周填写提交。学生在线学习登录次数、在线教学视频得分、讨论区发言及回复次数、在线测试得分、在线作业提交得分均以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管理端导出数据进行分析。
(4)资料分析
①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体验、学习体验、社群体验、教学资源有效性、讨论自我效能六个方面进行设置,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四点量表设计,属同一向度的问项测量每位受访者对各项目的态度反应,代表受访者对该项目的认同程度,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3分);同意(2分);不同意(1分);非常不同意(0分),得分平均在2分以上的即表示有效数据。
②学生参与
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教师管理端存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记录,每个课程登录账号(教师、学生)详细记录了教师和学生上线及离线时间、视频观看记录、视频漏看记录、测试题得分记录、作业提交记录以及讨论区发言及回复记录。通过对在线学习过程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说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状态。
③在线讨论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端导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讨论区发言及回复数据,根据发言及回复内容与课程的相关度分为三类: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内容讨论和其他交流,通过统计各项讨论发言的次数,衡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态度。
研究内容
1.在线讨论对在线学习的影响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进度,任课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在线讨论,及时回复学生的留言并在回复的同时适当进行问题扩展,以提高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
对课程讨论区发言及回复内容的分类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开课初期、中期阶段学生讨论发言的次数大约占讨论发言总次数的75.1%,末期阶段对课程内容的讨论次数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开课初期,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方式还未完全适应,在线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占总发言的31.6%;在中期阶段学生逐渐适应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及时反馈,占讨论发言总次数的43.6%;在末期阶段学习接近尾声,在线讨论发言的次数明显下降,占讨论发言总次数的14.8%。通过对老师发言及回复次数的统计,表明课程初期老师的发言次数明显较高,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中期和末期老师发言和回复的次数大幅降低,表明老师对于在线开放课程讨论的主导地位由课程初期到末期在逐步降低。
2.教学视频对在线学习的影响
本门在线开放课程共有127个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时长约3~15分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教师管理端导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平均在47.3小时,从个别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分析,如从学生拖拽漏看教学视频的记录可发现学生对同一视频存在反复观看和有拖拽漏看视频的情况。通过视频长度对观看次数的统计,发现时长在5分钟以下的教学视频重复观看和拖拽漏看的几率为0;6~9分钟的教学视频重复观看的几率为27%,拖拽漏看的几率为16%;10分钟以上的教学视频重复观看的几率为63%,拖拽漏看的几率为57%,表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视频“易短不易长”,短视频学习的效率更高。
3.网络环境对在线学习的影响
通过对在线开放课程问卷数据分类统计,问卷各向度平均得分在2.31~2.84之间(如表4所示)。其中平台体验层面主要包含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访问的便利性、界面的友好性、观看视频的流畅性等7个问项,平均得分2.78,显示学生对课程平台的认可;课程学习体验层面主要包含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进度计划、技能提高、测试形式、评价方式、素质养成等13个问项,平均得分2.84,显示学生接受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社群体验层面主要包含教师或助教团队工作态度、互动学习、发言及回复有效性、学习心理感受、学习团队氛围等17个问项,平均得分2.57,说明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互动,感受到了线下集中教学中互动的真实感;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层面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在线提供数字资源的易用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等4个问项,平均得分2.72,表明学生普遍使用在线数字资源的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渐接受了数字教学资源应用于学习的发展趋势。
4.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分析
本门课程以考证通过率作为学习效果分析(如表5所示),2015—2016学年计应专业、质检专业、道桥专业三个教学班共选课人数134人,课程考试未通过人数15人,考证人数126人,考证通过人数99人,考证通过率为79%;2016—2017学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同专业的三个教学班共选课人数139人,课程考试未通过人数7人,考证人数132人,考证通过人数124人,考证通过率达到94%。通过两学年的考证通过率对比,2016—2017学年考证通过率提高了15%。
结 语
在线开放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评估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效果成为推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受个人学习自主性、网络环境、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估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变得更加困难,只有应用信息化手段对课程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实现全过程监控,及时优化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讨论、教学视频和网络学习环境等组织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改善在线学习体验,使得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推广应用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2]尤佳:《在线开放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界》2017年第18期,第155-156页。
[3]卞璐:《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调查与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4期,第249-250页。
[4]赵洱岽、姜昊、马晓颖、国防、刘力纬:《从理念到行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3期,第63-66页。
[5]牟蕾、张军、万小朋:《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效能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6期,第54-55页。
(作者:宋承继 陈小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