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出了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号召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出了开展“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号召以 和区块链技术使教育智慧管理越来越无痕化。比如已经用了十多年的学校“一卡通”,开始被“一脸通”——刷脸系统替代,学生进出校门、用餐、参与各种活动都可以被自动记录。很多学校利用智能手环记录学生的运动情况,有的学校实施了学生课堂行为和脸部表情的分析系统,动态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信息来改进课堂教学。而新的实验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并从学生实验行为分析学生的实验质量,这为评估学生动手实验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显然,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技术用得好,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及时反馈的功效;用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从而对师生的教与学产生负面影响。先进的技术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正能量。因此,对于学校智慧管理的价值判断,我也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智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立德树人。无论应用什么技术,首先要考虑对人的促进意义,而不是提高管控的精度。比如智慧课堂教学分析系统,可以很快发现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是应该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埋怨和打击。数据只是数据,对数据的应用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判断。我们应该反对用技术判断学生学习的优劣,尤其要反对用这套技术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否则就会产生数据失真的情况,造成背道而驰的效果。同样,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多地去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而不是要给学生综合素质打分和排名。

  二是智慧管理要促进学习多样性。随着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出现焦虑和迷茫。智慧管理的价值在于能够避免每个人过度学习,鼓励每个人学得不一样,从而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为创造性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因为创新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大脑。信息化平台最容易做的事,就是让大家学一样的东西、用一样的标准去评价,导致人的知识和思维同质化,这是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着力要避免的问题。

  三是智慧管理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变革。新技术不会自发给教育带来变革,而是要靠人去酝酿、再造新的教育流程和范式,提供新的知识内容和管理系统,围绕问题解决过程,累积学生个性化的知识,形成自信和志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生成相关性证据,使教与学能够在技术的支撑下形成超越个人经验的分析工具,实现技术与人的共同进步。学习是信息传递和信息重构的过程,很难再找到一个领域能够这样符合信息化精髓和互联网思维的了。在推进智慧教育、智慧管理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从学习变革出发,挖掘人与技术的关系、学习与技术的关系、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并努力在纷繁复杂的实践案例中理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图景。

  萧伯纳说过:“理智的人总在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总是试图让世界适应自己,然而世界的进步总是取决于那些不理智的人。”显然,这个不理智的人必须要在正确把握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价值判断基础上,让技术进步真正转化为教育的进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倪闽景)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