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意味着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也要顺应进行改革。今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运用与核心素养的推进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同时教育信息化2.0还赋予核心素养培养更高的要求,而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较薄弱一环,在教育信息化2.0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

  首先,中职生源参差不齐造成核心素养实施举步维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让子女就读高中,这间接影响了中职生源质量和校园实践核心素养的成效。当然,问题重点不在于中职学生,而在于现在提倡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核心素养也应该细分为不同层次和受教育范围,针对不同受众体来实施。比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使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起步不同的普高学生和中职学生来讲是不一样的,后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打磨,待解决的问题更多。

  其次,中职学校资源不平衡导致信息化教学难以推行。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趋势成为职教热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麻雀学校”,这类学校规模小、学生少、资源少,导致很多措施难以实施,比如教育信息化2.0中提到“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宽带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等,这些要求对于学生不多的学校来讲无疑是困境,一方面投入了大部分资金建设硬件环境,但因为生源不足使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比不平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如果不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而集团化的学校都配备了,那么竞争力更加薄弱,招生更成问题。

  再其次,“电子鸦片”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推广核心素养的“拦路虎”。今年6月初,《半月谈》连发三篇文章批评电子游戏和动漫等不良内容产品对新生代的损害。据调查,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瘾者(IAD)人口占比为2.2%至15.8%,远高于美欧的1.5%至8.2%,网瘾疾病年龄段集中于13至15岁、18至23岁。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2.0理解有所偏差,以偏概全地认为信息化只是一条网线加一台电脑或手机,那么自制力较弱的中职学生就很容易受到“电子鸦片”的荼毒。教育信息化2.0中“要求‘ 》的下发,各类教改、课改等教学活动相继开展,各类信息化大赛也如火如荼进行,速度之快令人感到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尤其是一线教师,除了忙于备课改卷,还要接受、消化、转化这些新理念,任务之重可想而知。教育信息化2.0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的推进是一个长期任务,虽然任务重,但不能急、更不能乱,让教师们把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

  (作者张安娜单位:汕头经济管理干部学校)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