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必将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必将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备受教育界的推崇和人们的青睐。那么,应当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呢?

  一、 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资源不再单一

  我们平时所说的课程资源一般指教材。就教材本身而言,它的结构比较单一。如果教师对教材挖掘得不够透彻,教材的魅力指数又不高,学生对这门课程就会缺乏热情。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比如,在执教小学语文五年级《开国大典》一课时,因为课程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所以我运用多媒体适当播放了电影《开国大典》,展示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主持人的介绍把学生带到了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上。那里,彩旗飘扬,人潮涌动。毛泽东主席的一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把教学活动及学生的热情推向了高潮。紧接着,我在课前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所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知识竞赛”。最后,举行颁奖典礼。这样做,达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目的。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了新中国成立的有关知识,而且产生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音、像、动、色为一体,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积极探索,乐于研究。例如,《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游记。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作用以及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等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这对属于“新新人类”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在课堂上,我先以“读”为主线,层层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威尼斯的风光片及船夫驾船的录像,使学生的想象与实际结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扮演船夫。他们抓住“行船速度极快”“操纵自如”“左拐右拐挤出去”等词语,大声吆喝。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促进师生互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与控制者,其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逐渐丧失了这种统治地位,成为与学生一样的知识与信息的探求者。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一展风采。例如,为了教好《北京的春节》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春节的有关内容,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网络完成了任务。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准备的资料比我的还充分。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我播放了《春节晚会》的片断:零点钟声响起来了,人们欢庆新年的到来。学生在理解“守岁”一词含义的基础上,知道现在很多地方还有守岁的习俗。同时,我还播放了现在的灯会录像,让学生感受灯会的气氛,体会元宵节的红火与美丽。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春节的录像。等他们拍好录像后,我配上音乐和解说。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凸显出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增强。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必将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必将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