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万人预选,1.5万人同步收看——这不是大牌明星的演唱会,也不是知名球队的激烈角逐,而是一堂被学生们视作“网红”的思政慕课。

  3月28日晚,复旦大学春季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的首次直播互动课上线。以“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为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和万余名选课学生频繁互动,在交流中理解理论、在沟通中达成共识。

  火爆课堂的背后,是中国慕课发展跑在世界前列的铿锵足音。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慕课建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并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大学教学变革,推动和领跑世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变轨超车’的排头兵。”

  搭建立体式学习社区,让思政课声声入耳

  就在这个学期,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上线了该校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主讲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两门慕课。作为全国第一门面向社会和高校群体系统性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首门系统讲授十九大精神的慕课,迅速点燃了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研学的热情,选课人次直线上升,5天时间就分别突破1万,成为当下国内最受欢迎的思政类慕课。

  “慕课视频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看,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讲授环节,主要讲授带有挑战性、争议性的问题,运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调动学生手机答题,提高抬头率,解决入耳问题;小班讨论环节,同学们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展开交流辩论,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提高互动性,解决入脑入心问题;课下作业使同学们有更多自我学习与自我审视的机会,解决真信问题。”冯务中如此总结自己的思政课慕课教学心得。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思政课,思政课慕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19门思政课慕课,开课34期,选课近40万人次;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4门思政课慕课累计选课44万人次。一系列的思政类慕课成为被学生们追捧的“网红爆款”——

  由国防大学、北大、复旦大学、智慧树网协作开发的《军事理论》课程被同学们誉为“将军大课堂”。中国当代著名军事专家徐光裕将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海军资深顾问尹卓将军等纷纷走入直播互动大课堂,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安全问题,传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有超过120万人次学生获得了学分。

  由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牵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涉及“空心病”“自我认知错误”“冲突危机应对”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式,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规划人生都起到了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选课人数已超过80万人次。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思政课,还通过课程讨论区、QQ群、微信公众号等构建立体式学习社区,将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到一起。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社区及时跟老师互动。现在的思政类慕课越来越亲切,让我品尝到了老课新修的魅力!”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然告诉记者。

  跨越时空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在偏远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13岁男孩王洵是远近闻名的“慕课达人”。

  元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多是深山老林,山高坡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班有60多名同学,除了上课,平时没有太多业余活动。我每天放学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学慕课上。”王洵告诉记者,是慕课为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我学了《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人体科学》等课程,有的课程还获得了优秀证书!”

  作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讲教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直言自己也是慕课的受益者。

  远离川大1000多公里的云南省临沧市圈内乡斗阁中学,在听完王红讲述的“一片风景承载了什么”的慕课后,山里的孩子们用充满童趣的绘画形式,画出了他们心目中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有学生描绘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有学生画了戴叔伦《兰溪棹歌》中的“兰溪三日桃花雨”。

  “2005年,《中国诗歌艺术》获批川大文科首门国家级精品课,校内每年都开课,也比较受学生欢迎,但13年来选课学生总计不超过5000个。”王红感慨,是慕课让她拥有了三尺讲台外的广阔天地,“该课程慕课刚开设一学期,选课学生竟超过10000人次,这让我看到了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慕课正在跨越时空界限,形成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 ”为慕课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对教育来讲是革命性变化。

  “慕课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极大推动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梦想的实现。实实在在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随心学,教师利用优质资源比着教。目前,超过10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近5万教师参加慕课建设与应用培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公众需求,教育部近日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品种丰富,有满足高校大学生线上学习、因校制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的学分课;有适合社会学习者职业提升需求的各种专业课;有提升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通识课;有大量面向国内受众的课程,也有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上线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高水平大学影响力的课程等。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按计划学习获得证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有组织学习等。

  “接下来教育部将加大力度推进落实名师积极建、教师积极用、学生积极学的慕课发展要求,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作为提高质量、推进公平的重要手段,为我国抢占下一轮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下好先手棋,努力为世界慕课发展创建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方案。”吴岩表示。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