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教师恰当运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教师所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有限的知识所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有限的知识进行无限的延伸,由此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网络环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教师恰当运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充分运用网络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用课件展示3个小朋友分别骑着独轮车前进,车的轮子分别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然后,我问:“哪一种车子走得又快又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轮子是圆形的独轮车。”此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原因,目标锁定圆的特点。然后,我手握一根短绳,绳端连接一个白球;然后挥动短绳,让白球旋转起来,就会出现一个白色的圆。我问学生:“这个圆是由什么构成的?”接着,用网络模拟白球的圆周运动。这样,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圆是由无数个有规律的点形成的”、“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网络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长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际数学问题:“一个养鱼专业户有20米网箱栅栏,准备在靠河岸的一边围成一个网箱。请你们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学生用计算机调出网络资料,屏幕上出现一条河流,在河岸上的两棵树之间挂着一段立体形状的网箱栅栏,栅栏共20米,一段一米,可点击拖移到河边进行拼接。学生操作计算机移图拼接,发现了一个个奇特的长方形,然后进行实验、计算、求解、比较,在此过程中探究新知识。我不失时机地问道:“如果这个栅栏长不是20米,而是30米、40米,你们将怎样设计方案?也是一个一个地求证吗?这奇妙、具体的数学问题有规律可循吗?”就这样,我在课堂上不断地追问,促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力求突破学科边界,达成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用传统的方式向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充分的彩色积木,要求学生加强合作,一起摆出好看的物体来。第二个环节是用网络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伴着乐曲的节奏进行网络播放。这时,屏幕上的三棱柱作出各种拟人的舞蹈动作,每腾跳一下,底面印出一个三角形。接下来,圆柱跳舞的印迹更直观。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图形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是“网络学习,自主体验”。我利用网络展播切三棱柱和圆锥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切面的形状和特点。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三棱柱,并且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底面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再观察图形的特点。第四个环节是“网络交互,协作提升”。我请学生给自己画的图形起名字,然后同桌之间展开讨论。第五个环节是“网络练习,学科整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们用网络提供的小画笔给图形填颜色,然后争着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教师。

  学生们的创新火花被激活了,审美的灵感涌现出来,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训练。在展播评比填图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数一数美丽的图案上有多少个三角形和圆形。就这样,这种融数学、美术、劳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学科整合优化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王大庆单位:安丘市柘山镇柘山小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