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教育需直面挑战,以自身现代化来支持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作为教育现代化题中之义的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我以为可能有以下四个特征。
面对未来,教育需直面挑战,以自身现代化来支持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作为教育现代化题中之义的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我以为可能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选择性的教学。为应对未来的多样性发展,学校教育要着力促进学生的多样化成长,教学的方式将从整齐和划一逐渐走向个性和多样。浙江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性,选择性教学所体现的是一种对学生更加适合的教学,它创造的是一种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并促进其多样化发展的教学。学生对学校教学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它是一种因材选教、因材施教。可以期许的是,以浙江和上海为试点为代表的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教学,以及选课走班教学为基本形态的教与学的新组织方式,经过不断实践改进,不断丰富完善,在未来必将具有盎然的生机。
选择性的因材施教中,还理应更加关注智优学生的教学,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公平”常常被理解为“平等”,而忽视“差别”,实践中也常常是削峰填谷、削尖补差,为资质特别优异的学生创设特别的教学,创设促成其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常常是名不正言不顺。事实上这样一种倾斜乃至特别的对待也是一种“公平”,让其陪读和淹没也许是一种新的不公平。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之使命,实现强国战略,积极探索和创造“英才教学”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二、超学科的教学方式。未来需要的是具有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重实践、重融合的超学科的STEAM课程教学是值得期待的。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学科的融合,通过学科融合的教学,鼓励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倡导超学科学习,在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敢于让学生试错,鼓励学生动手和创造,从而激发兴趣,增强理解,培养深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STEAM教学在国家层面已进入政策视野,在实践层面一个完整的STEAM教学一定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其教学方式也是以项目为周期的探究式教学,这必然也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
三、核心素养观下的教学方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六大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是未来现代化教学的追求和培养目标。要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在实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的体现,要让学习真正在学生身上发生。纵观一个多世纪来世界教学改革史,常常在学生中心和教师中心这两个极端间摇摆,因此,未来的教学一定是平衡两个极端而走出的一条中间道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必然逐渐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转变。课堂教学中需要尝试整合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尝试探究,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正发生。从而建构起以问题为背景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在知识学习中培育核心素养。这将是未来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的教与学之新方式。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重构教育生态,改变学校和学习的运转基因。它打破了学习的疆界,学生学习不再必须在学校、在课堂内发生,跟教师学习已不再是唯一学习途径,由此将重新定义学习和学校。著名的美国AltSchool便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化教学下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创举;著名的美国密涅瓦(Minerva)大学是一所没有教室和图书馆,而是只有一栋租下的公寓的微型大学;北京有以教师团队、工程师团队和微信群来支撑的一土学校;还有可汗学院、MOOC、云端学校等。它们的出现使学校形态发生了变革,也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既可实现传统教学所关注的大面积覆盖,又可实现非线性的个性化学习。未来学生的学习模式呈现屏幕化和碎片化发展,同时时空拓展后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社会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仿真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实时协作学习等等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多个学生教学方式成为多对多、单对多、一对一的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向探究式、互动式和混合式转变。教学更加强调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准备资源和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形成能力。
(杭州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