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何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应该把教育自信挺起来,用教育自信支撑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何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应该把教育自信挺起来,用教育自信支撑文化自信。
教育是民族传承的基本载体,是精神培育与文化承袭的主渠道和重要工具。教育失魂落魄,就会丢了民族精神的根、爱国主义的魂,于国于民,都会发生危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教育搞砸搞偏,不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甚至都会因此改写。历史上,许多民族就是因为改变信仰而面目全非,而改变信仰往往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就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始终是舆论热议的焦点,有很多人出于某些目的,对中国教育给予一定的抨击和否定,他们以西方绝对标准衡量中国教育,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矮子心态,是没有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表现。
诚然,工业现代化以后,传统中国教育模式在某些方面的确有一定的落伍,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其彻底否定。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教育借鉴吸收大量西方的东西,就认为中国不能走自己的教育之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承续,发达并且导向正确的教育居功至伟,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与历史上中国的教育一脉相承,并非割断而没有联系。当代中国教育对于西方近现代教育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借鉴与吸收的关系。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基本制度与基本建设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教育给更多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机会,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了坚强保障。现在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借鉴中国的教育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下,当代中国教育更应该走一条中国自己的教育之路,打造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中国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必须拥有这样的教育自信。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办学者、执教者铁肩担道义,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教育自信,需要重拾经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滋养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明辨是非、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树立教育自信,不是故步自封、拒绝学习,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外国经验,兼收并蓄,根据国情改造创新,以他山之石攻我教育之玉。
教育从来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它的核心是价值塑造。我们要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要通过教育自信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高等学校作为学生走入社会的最后一块教育阵地,更应该肩负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教育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激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活力,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张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