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提出的改革良方,是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的必然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根本的还是要以“爱”为核,带着爱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带着爱关注、关心、关怀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是因事而化,带着爱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眼中有人。如果不能做到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如何去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最本真的核心是“爱”。

  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沉下身去,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唯有接地气,才能真正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唯有接地气,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心中有爱,才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和体谅学生,对学生耐心教导、热心服务、细心帮助,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二是因时而进,带着爱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

  首先,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需求。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旧观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贴近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学生,知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点,注重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为他们答疑解惑,让学生真学真懂真用,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和价值所在。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深入学生一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制定可操作性的有效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再其次,“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摈弃不合时宜的老思想、老做法,转变服务观点,坚持服务至上,实现扁平化管理,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合力,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执行力。增强执行力,要与时俱进,要突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转变思维模式,要做到思想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决定和安排,切实做到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周到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因势而新,增强做好思政工作的适应性和信服力。

  首先需要准确研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国家“大势”而言,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多元文化思潮涌动、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等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与此同时,广大学生正在亲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过程,正在参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在这一“大势”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借势、谋势和造势,如何引领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是摆在每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其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在变,教学对象、学生思想都在改变着,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形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努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困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从知识传授转换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上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分析和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因势而新也不是要求一味地脱离实际的创新,也不是颠覆本质的改革。无论形势如何改变,立德树人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目标和永恒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重心不能变。

  最后,注重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构建。要改革话语体系,转换话语体系,实现由政治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向课堂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的转变,让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有意思,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当代大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