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如何承领新使命、完成新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如何承领新使命、完成新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重温高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高职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求学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理解和应对这一矛盾,依然需要重温高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中国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其发展的状况也是处于“初级阶段”,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要等方面,高职教育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从外部层面上看,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适应、服务地方产业以及高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发展不充分,校企合作的程度与产教融合的深度既不平衡也不充分。从内部层面上看,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
破解当前主要矛盾,肩负使命全面育人
高职教育发展应当主动适应新阶段的新情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中,肩负起全面育人的历史使命。
第一,确立学生中心基本理念。
对高职院校而言,其重要的办学职责就是以服务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不仅培养他们面对职场的就业能力,还应培育他们经营家庭的生活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双创”素养的软技能。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运行与管理中,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主导要素,以“学”为根本建构高职教育育人新模式。建立全员、全域、全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立体式教学系统,关注学生的德能、知能与潜能的培养与激发,服务于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完善以“支持服务”为主旨的管理文化体系,形成校内外各相关环节及领域同向、同行、同力的正向育人功能和育人氛围。开辟支持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课堂”,支持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学校教学事务的管理中,为学生的自主、正向、全面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的“学习乐园、幸福家园、魅力校园”,为学生多元、健康、快乐发展,培养他们未来创造新生活的能力与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提升高职办学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还提出了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新要求。当下,职业教育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时代,开辟了以质量为生命的优质化、品牌化道路。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需求,实时自主调整,持续改进提升,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应对以技术进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趋势,面对全球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对时代和社会对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式,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也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高职院校要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等育人资源供给质量出发,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使供给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有效地满足行业企业用人、学生的发展、专业建设的需要,以此促进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使高职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适应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明确办学定位,构建起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使高职院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在平等和相对自主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办学,形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高职院校办学新模式、新机制。
面对未来社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高职院校需要迎接挑战。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推进政行校企融合发展,开展宽领域、多样化的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学结合,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高职特征属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特色体系建设,把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与互动,推进校企联手开展应用技术技能积累与研发推广工作。
面对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成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以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发职业技术类培训课程资源库,推进优质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为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和学历继续教育。发挥高职院校社区学院的功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转移劳动者转岗能力、提升社区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服务“一带一路”,配合合作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输出高素质技术人才,一方面提升当地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