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完善多方面综合考察、多渠道科学遴选、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通过转专业、实验班选拔、跨专业选修专业方向课、第二专业及双学位等多项措施,增强人才培养的选择性、自主性。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完善多方面综合考察、多渠道科学遴选、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通过转专业、实验班选拔、跨专业选修专业方向课、第二专业及双学位等多项措施,增强人才培养的选择性、自主性。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高层次金融人才、国际化高端管理人才、财经特色经济法律人才等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科教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基础学科的科研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平台,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设置综合实验课程,完善“一个学院一支实验教师队伍,一个综合实验项目,一个专业学生社团,一个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自主管理实验教学格局。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成3个国家级实验中心;积极与金融机构、公共部门、工商企业等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整合创新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生开设必修课,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工作坊”,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引导—模拟创业—全真创业—实际创业”体系。

  强化质量保障体系。整体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与培养的双向互动,依据“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校标”、“行标”和“国标”建设。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措施,制定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成果认定标准及奖励办法,实行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转换认定机制,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教学科研项目及奖项的评选和推荐中加大教学考核的比重;设立“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奖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增加教学建设与改革资金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以项目立项奖、项目建设经费和项目结项质量奖的形式给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金支持。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