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课题。今天,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努力顺应时代发展和变革,探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先声的哲学思想,在理论建构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res02_attpic_brief.jpg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课题。今天,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努力顺应时代发展和变革,探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先声的哲学思想,在理论建构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支撑。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终究是人的精神世界建设问题,要以能否真正入心入脑来检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现代社会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手段、方法上仍存在价值定位片面,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和功利性,对其内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价值重视不够,忽视作为受教育者主体的生活体验、生命情感,难以有效唤起他们内心共鸣,使之升华为生命自觉。可感知、丰富、真实的生活世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居所”,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真实根基。理性回归生活世界是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其实效性的逻辑要义。

  理性回归生活世界的前提是辩证把握认识与实践命题,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回归生活的本质内涵。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生活世界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泉、基础和出发点,真正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渐深刻领会。马克思哲学视野的生活世界理论,揭示了生活世界本来的面目和本质特征,也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世界之间的本体性关联,即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厚的土壤和坚实的哲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教育知识化、内容抽象化、方法简单化的反思及纠偏。回归生活世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回归,还要超越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立足现实世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引导行动,升华其人生境界。

  贴近学生思想、心灵和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何以可能?人性化和实践化是两个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需要以人为中心,关注生活世界“现实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大学生呈现需求多样性、心理矛盾性、自主意识较强、稳定性较弱等特征,极易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和网络庞杂信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人生境遇和个体发展需求,善于借助生活世界的实证场域和鲜活技术,贴近学生思想、心灵和生活的实际,引导他们认清社会发展大势,把握历史根本规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社会判断力,保持理想信念的清醒,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每项教育内容都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体验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去感受、去体验,获取全方位的信息,从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使学生得到思想洗礼、心灵涤荡和精神提振。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契合点,围绕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将富有生命力的、充满生机的生活实际转化为教育资源,突出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要用好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将以往教师强势话语灌输路径转化为师生双向互动路径,在师生平等交流、互动沟通中,针对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回归生活世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知国情、明是非、经风雨、长才干,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素质。回归生活世界,要顺应网络时代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依托网络资源,构筑师生网络交流平台,关注学生网络生活和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的价值判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立德树人的重任,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筑牢高校思想理论文化阵地,让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滋养学生美好心灵,熔铸学生的精神品格,涵养学生宽容大度的气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朱孔军 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