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

  但遗憾的是,不少高校的创新教育目前仅仅停留在开设一门选修课阶段,有的大学甚至至今还未开设。

  同时,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令人堪忧,创新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通病”。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首先是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如何开设。创新教育不必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应以激发创新欲望、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教会创新方法、捕捉创新设想、提升创新能力为重心,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

  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应鼓励学生给教材“挑刺”,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改进实验方式或装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解决专业基础课的创新教育难题。

  将专业发展史(即课程内容创造发明的过程、方法)融入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解决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创新教育“两张皮”。

  对专业理论课的实验,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只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选择测量仪表,自己独立操作。当一些学生实验结果和结论“异常”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查找原因,当学生自己找不到原因时,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查找,解决实验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难题。

  应用创新方法进行毕业设计。

  第三是搭建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平台,实施兴趣驱动的全程开放式创新训练。配备指导教师,给场地(科创园)、经费支持,把专业学生社团、科技兴趣小组建设成为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新载体,解决创新教育全程开放式训练难题。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参加创新大赛,将“做”“学”“创”融为一体,解决班级教育无法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尴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点面结合、课内外结合;集基础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才能造就创新型人才。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