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今世界,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与“碎片化”矛盾凸显,中国发展进入关键历史时期,对教育和人才的战略期许更为迫切。然而,教育整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急需解决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非教育性问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编者按:当今世界,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与“碎片化”矛盾凸显,中国发展进入关键历史时期,对教育和人才的战略期许更为迫切。然而,教育整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急需解决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非教育性问题。
现阶段,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诸多国际、国内挑战。其一,国内人口红利逐渐耗尽,急需培育释放人才红利。人才红利靠什么,主要靠教育。然而,教育总体质量和水平急待提高。各地择校热、辅导班热高热不退,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与人们对“好教育”的需求矛盾依然突出。其二,后发优势逐渐用尽,急需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新的优势和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靠什么,关键还是靠教育。目前,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仍需提高,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发展的步伐。其三,发展环境日趋国际化,而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急需加强我国经略世界的能力建设。经略世界靠什么,主要靠国际化人才队伍,关键取决于国际化的教育。无论是建设“一带一路”,还是开发新兴市场,抑或参与全球治理,具有经略世界意识和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非常短缺,成为现实的瓶颈。
总体而言,我们要植根中国大地,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这一过程将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非教育性问题。所谓制约教育发展的非教育性问题,主要指存在于教育系统之外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进程的各种问题。目前看,急需解决下面三个关键性问题:
1.开放发展与扎根本土的认识问题
开放发展与扎根本土,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也是发展方向与方法论问题。目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与人们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那种将教育对外开放和扎根中国实际简单对立的倾向,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教育发展。
教育开放发展乃大势所趋。 三十年前的中国,迫切需要对外开放,需要融入国际社会。三十年后的中国,发展环境已高度国际化,我们的利益存在于全球市场,开放发展成为未来明确的道路选择和发展理念。
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合作的教育。开放发展,既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开放发展和扎根本土并不矛盾。 开放发展是必要的手段与途径,扎根本土是发展的基础与归宿。倡导开放发展,并不意味着否定本土文化。强调扎根本土,并不意味着关闭开放大门。恰恰相反,强调扎根本土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推进对外开放。很显然,如果说开放发展是现阶段及今后的必然选择,那么,扎根本土就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必须坚持。现阶段,急需坚定教育对外开放的信心,树立开放发展新理念。
教育要有开放发展的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的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的教育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面向世界、开门办教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现阶段,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毫不犹豫地扩大开放,努力通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人文交流,传播中国文化,扩大全球朋友圈,广植友谊树,深耕友谊田,服务好经略世界大战略。
2.国际化环境下的教育治理问题
在发展环境高度国际化的时代,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超出了教育系统,教育功能、作用和主体更加多元化,教育事业的复杂程度显著增加,产生了大量非教育性问题和非传统教育职能,教育管理出现了碎片化倾向。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治理结构、治理观念和治理能力,必须与时俱进。遗憾的是这一领域的改革有些滞后了。
目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治理改革不到位,不能很好适应发展环境国际化有很大关系。急需加快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整体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释放人才红利和创新动力。
统筹管理职能,明确责任与义务,提高水平和效率。 面对大量非教育性问题,传统教育管理有待提升。比如,解决回国留学生就业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实则需要18个部委的会签。举办一所境外高校,至少需要8个中央部委的政策沟通。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讨论多年,已形成社会共识,但教育部门举步维艰。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教育改革的推进,动辄需要多个部委联合发文,这凸显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需要重新整合教育管理职能。
深化经费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切实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 实干兴邦,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人民大众的积极性。我们要尊重人才,相信人才,依靠人才。目前,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释放活力,激发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各级教育机构意见较大的绩效工资方案、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评估,尽快推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管理改革,比如,取消职称额度管理,取消论资排辈,反对崇洋媚外和学术山头,反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的标准化和简单化倾向,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创新,鼓励成才。
加快完善教育法规,加强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与鼓励创新并不矛盾。对于规律性的活动,我们要尽快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和保护;对于不确定性领域,要鼓励创新,支持试错。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议问题,要支持先行探索,允许试一试,不能一棍子打死。坚持依法治教,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强化法律意识,更要有发展眼光,要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无上位法依据,不应成为各级部门推责诿过的借口和行政不作为的保护伞。
3.高水平层次上的公平问题
现阶段,社会对于教育的最大诉求和关注点,其实都归结于一点:希望获得优质且公平的教育服务。这就要求中国教育重视高水平层次上的公平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条思路相对重要。
第一,教育公平事关社会、教育的良性发展。 如何促进社会良性流动,公平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多年努力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成绩卓越,极大解决了教育供给问题。同时,一些情况还需继续改善。一方面,教育总体质量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教育公平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且备受关注。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好学校”入门券极为抢手。“学区房”被恶炒,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亟待普及的一个警醒。
有观点认为,教育正在被房地产和家庭财富所左右,不同收入家庭的子女开始出现“被区隔”的现象,值得高度关注。个人成长的路径,不受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的影响,却更多因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均衡而被阻断,这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第二,实现高水平上的教育公平。 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短缺问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各级教育入学率的高低,要更加专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比率,专注于“好学校”“好教师”的培养和均衡分布。
实现教育现代化,进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就是要整体性提升全国教育质量和水平,解决高质量层次上的教育公平问题。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目标,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不能缺席。
第三,实现高水平教育公平只能靠发展。 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现阶段,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只能靠发展,而不能靠削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努力做更大更好的蛋糕,而不是简单调结构进行蛋糕再分配。
(作者:朱兴德,系上海市教科院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