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学生自带桌椅、在D级危房上课等现象在绝大部分地区已消除;城区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17.3万个,比2013年减少3.57万个,减幅17%。这是记者15日从教育部获悉的。
目前,我国学生自带桌椅、在D级危房上课等现象在绝大部分地区已消除;城区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17.3万个,比2013年减少3.57万个,减幅17%。这是记者15日从教育部获悉的。
据悉,2016年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组成的14个督导组,对29个省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进展成效、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和公开公示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
督导发现,全面改薄工作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累计投入专项资金978亿元,带动地方投入2300多亿元,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展。各地积极主动作为,精准改善办学条件,以工程为依托推动薄弱学校改造的整体功能提升,成效明显:基本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3亿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1.12亿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椅2284万套、图书3.38亿册,实现了5年规划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学校生活设施全面改善,全国购置生活设施设备1157万台件套,有力改善了农村学生住宿、用餐、饮水、洗浴条件;教学点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全国共投入146.6亿元,建设教学点校园校舍756万平方米,购置了价值25.5亿元的设施设备;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中小学宽带接入比例达到87%,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达到8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1.56台,比2013年增加2.31台,增长25%;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有28个省份的小学教师配备和27个省份的初中教师配备达到了国家编制标准要求,22个省份699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105万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投入21.5亿元,实施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教师约160万人次,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24个县级单位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7省份整体通过。网络测评显示,全国师生对全面改薄工作综合满意度为79%,社会满意度较高,广大师生对教室、食堂和图书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但对改善学校厕所条件及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等还有更高期待。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专项督导和日常监测情况来看,全面改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困难地区足额落实工程资金压力较大,一些地区在制定资金分担比例时,省级统筹力度不够,落实资金的责任下移,给财政自给率低的困难地区造成很大压力;少数地区项目建设进展较慢,东部地区进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还有一些地区总体进度不到50%,落后于全国平均进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约40多万个,占总班数的比例约为14%,3/4的大班额集中在中西部县镇,一些地区大班额比例超过20%;近半数省份未制定或没有落实教育工程建设项目税费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成本,部分地区受土地指标限制和历史遗留因素影响,一时难以给需要土地确权的农村学校补发土地证,影响了校舍建设项目立项、审批;一些地区乡村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不完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老化、音体美教师短缺等结构性不合理问题。
据悉,下一步,各地将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对困难县市坚持省级“拿大头”,足额落实规划承诺的建设资金;新增用地指标划定一定比例优先安排薄弱学校改善建设用地,盘活存量教育用地,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消除大班额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