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农村特岗教师培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学前教育输送师资。其中农村特岗教师培养制度被义务教育证明是有效的,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设岗县的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教师的整体配置状况,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

  建议从五个方面改善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

  一、拓展师资培养渠道,加大师资供给量

  可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农村特岗教师培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学前教育输送师资。其中农村特岗教师培养制度被义务教育证明是有效的,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设岗县的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教师的整体配置状况,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制度,加大对农村特岗幼儿园教师的扶持力度,以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而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对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及时获得新的高素质教师资源,也是极其重要而有效的,应坚持农村幼师定向或委托培养制度。

  二、优化师资配置,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办学条件均衡

  为促进区域均衡,着力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资紧缺的问题,教师事业编制与岗位配置应优先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着力保证农村幼儿园在编教师的核定与配置,逐年推进并达成在编教师占比50%的规划目标,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应按标准配齐两教一保,村级办园点应配置两教半保。同时应进行师资配置方式改革,实现教师合理流动。如可以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机制,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城镇骨干教师轮流到农村幼儿园支教服务,一方面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对该区域的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由于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关涉到教师资源利用率,因此还应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合理的布局,这是提高区域内教师资源利用率的基础。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的重点应立足于加大改造薄弱幼儿园的力度,以使每一所幼儿园(办园点)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拥有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能为当地农民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积极推进在职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师资质量

  关注并大力推进农村在职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是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举措。一方面,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他们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如分期分批开展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岗前和岗位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开放式培训体系。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实施送培到乡工程,进行项目式和菜单式培训,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应构建农村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园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有计划的专业引领与叙事性课题研究,培育和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其实际需求,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四、强化政府主导和监管职能,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和地位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十分薄弱,需要政府真正切实地给予关注与支持,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为此,政府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并努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项用于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对各种类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教育部门都应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确保保教收费专款专用,同时不论公办或民办,均应按在园幼儿人数给予农村幼儿园财政补贴,以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具体到教师管理方面,则应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聘任制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对于在编幼儿园教师,应保证他们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其工资,同时通过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等解决这些教师的后顾之忧。对于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应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帮助这部分教师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并以此作为其工资待遇晋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学习以及职称晋升等提供平等机会。

  五、呼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应呼吁全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改变将幼儿园教师当保姆的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实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其次,应科学引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帮助教师建立资源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认识到生活即资源、区域即资源、家长即资源,由此逐步建立一支创新型农村学前师资队伍,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稳定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