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邀请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齐媛和张生两位专家,就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网络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谈谈各自的看法。

564470_zhangp_1508983600344_b.jpg

成都市机投小学四年级学生基于教客平台进行项目式学习,在全班展示分享自己的作文。 白静 摄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专家谈”

  主持人: 黄蔚(中国教育报环球科教部主编)

  专家一: 齐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 博士后)

  专家二: 张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副教授)

  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网络与教育的关系再次成为讨论热点。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不仅包括认知能力,还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就此,我们特邀请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齐媛和张生两位专家,就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网络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谈谈各自的看法。

  齐媛: 网络教育走进中小学,有难度、有挑战,但也是机遇,是趋势。以科技为本和创新驱动为特点的全球知识型经济社会,对未来世界的劳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有科技素养和一定的创造力,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具备辨别科学和伪科学的能力,掌握人类改造自然的新型工具、手段和方法。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儿童,必须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上,让孩子们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周围的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一连串术语和公式。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网络教育”,是对网络在教育中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对信息化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仅仅依靠传统教育无法应对未来挑战已成为共识。网络教育从空间、时间、关系三个层面扩展了传统教育途径,促进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学习经验之间的整合与协同,有力支撑了深度学习的发生。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网络教育的根本目标。

  张生: 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能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以及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探讨,可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项目学习还允许学生通过提出假设、相互质询、验证思想等步骤,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资料收集和整理、产生和检验解释性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由此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以成都市机投小学为例,该校地处成都三环外,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教育资源来源于学校。校长金艳认为,近两年,学校加入了市里组织的数字学校和未来学校建设等项目,在区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购买高校科研服务和自我创新应用相融合,开展了大量的基于“云+网+端”应用的项目式学习,尽可能地在学校里给学生提供丰富课程资源,让孩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接受最适合的教育,为教育公平和均衡奠定了基础。

  对于不少的同学来说,写作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即使花三堂课的时间点评作文,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以前作文课是老师与优生之间的对话。这个困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得以改变,机投小学加入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写作平台——教客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展示所有学生的作文,也能看到学生的修改痕迹。这种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课堂上的弊端,落实了最新的评价即学习的新理念。

  学校信息化主管王瑞枫说,下一步机投小学计划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托通过平板教学、运动手环等方式收集的学生发展数据,对学生进行电子画像,为实现“一人一课表”做准备。

  主持人: 众所周知,在项目学习中,认知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图表是一种认知工具,而网络教育时代的认知工具则更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认知工具能帮助学生收集与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帮助学生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设计、构造、检验模型等等。网络教育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认知工具支持项目学习的过程具有哪些特点呢?

  齐媛: 网络支持下的项目学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信息技术认知工具在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价值和作用。第一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和创设逼真且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第二阶段,提供支持教学与探究的材料,或帮助学生利用技术搜集互联网上的数据。提供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以及其他信息处理工具,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创建模型等。第三阶段,通过多种沟通交流工具促进学习过程中多元主体的交流协作,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第四阶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基于多元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与反思。其中,后三个阶段是循环往复的。新闻中提到,某小学学生通过查找哈佛大学线上图书馆等在线资源搜集了苏轼诗词的电子版,通过一段分词程序对3458首诗词进行分析,并制作电子图表展示研究得出的部分结论。信息技术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认知工具作用。

  项目学习还是一个让孩子操练和熟悉新兴研究技术的过程。随着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例,传统研究方法在当前海量的文本内容分析中已经很难适用,而以文本挖掘为代表的新兴研究方法,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计算机技术可以从大量文本数据中发现模式、规律、趋势等等。不仅定量研究依靠计算机,定性研究中也开始大量应用计算机程序,信息技术为研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先进的研究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以传统方式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文献考据工作,现在几分钟可能就统计出来了。有了先进研究技术的支持,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提出更富有创造性的假设、设计更精巧的实验、作出更合理的解释等方面,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还可能帮助学生看到数据背后隐藏的模式、规律和趋势。

  张生: 社会交互是项目学习的另一重要特征。学习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社会交互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项目学习中,来自研究伙伴的观点能丰富我们的思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解释。来自研究伙伴抑或其他成人的帮助还会促进探究者自身知识的发展,使其更容易理解知识的暂时性和探究过程的模糊性,学会在沟通互动中达成相对一致的认识。最新发布的《2017地平线报告》指出,学校的使命就是帮助那些思维敏捷、善于协作的学习者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重视旨在推动学习者合作、创新能力发展的项目学习。教师、学生及其他社区成员要在共同情境的活动中建构与分享知识,并通过反复的分享、讨论、应用来发展对知识内容以及探究过程的理解。

  主持人: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投入上的差异会影响儿童学业能力发展,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会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经济投入会间接作用于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而家长的时间投入(包括陪伴孩子学习和直接教授孩子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学业能力有直接作用。而这种家庭环境的差异在互联网情境下有被进一步放大的趋势。

  网络教育时代,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逆潮流而动。要弥合甚至消除这种新生的数字鸿沟,必须加大ICT在学校以及课堂情境中的有效应用、创新应用,承担起提升全体儿童ICT技能的责任,让不同收入家庭的儿童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朝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个美好目标努力奋进。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