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杭州举行。本

511440_wuy_1503385425191_b.jpg

在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高一的胡丞皓(左)和同学在现场给观众介绍他们用信息技术制成的新高考走班制课表安排方案。资料图片

  仲夏时节,杭城除了盛开的荷花,还有青少年对科技的活力四射。8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杭州举行。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青少年、200多名科技辅导员的参与。

  闭幕式上,中国大洋科考的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韩喜球博士作了“我的深海探索之旅”的主题演讲,展示了大洋深处的真实场景和我国深海科考团队的科考故事,让到场的青少年学生惊叹不已。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是1979年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每年吸引1000多万青少年开展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今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推动了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届大赛共收到经过全国各省级创新大赛选拔推荐上来的3000多项创新项目和作品,经过200多名专家初评,共有340项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和201项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项目入围。最终,大赛评出了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58项,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31项,二、三等奖若干项,10位科技辅导员获得“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并为国际参赛项目颁发了奖项。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互融合,国际化与信息化特征愈加凸显

  来自重庆八中的参赛学生刘沁阳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说:“在作品的发明过程中,我体验到了科学的奥秘和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一项作品从创意到制作过程中的不易。这次我和队友肖宗楠一起获得了银奖和专项奖,并有幸得到了各极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他们在科技老师的引领下,了解到目前电动车多采用直流永磁电机,由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组成,这种电机转速可调范围小,高效率段窄。他们与老师、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分析,在电机上添加一个辐助转子以调整磁通量,让电机在高负荷时获得更大扭矩。由此发明的“双转子自适应无极变速电机”,明显地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做到了“平路有速度,上坡有力量。”

  而他的同学肖宗楠则说:“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对科技创新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各种奇思妙想,需要用平时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把一刹那的想法变成现实。我相信只要学好知识大胆创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来自英国拉夫堡文法学校(Loughborough Grammar School)STEM创新中心的达吉特(Daljit Kaut)女士告诉记者,这次来杭州参赛,感觉非常震惊,中国在科技和教育上的进步让她觉得不可思议,让自己和学生们开了眼界。她认为,靠单一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来取得很好的科技成果越来越不容易,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才是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也更能在学科交叉中产生出更好的科学成果。将来大数据在国家的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等方面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她希望自己的学生和中国学生多多交流,在数学和信息技术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大赛不是为了高考加分

  记者观察到,尽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项在各种考试中的加分已经取消,但是这并没有阻碍青少年的参与热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胡丞皓就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等,和同学们一起,基于KNN动态聚类改进算法,做了一个“上海新高考3+3走班制课表安排方案”,其科学性创新性受到到会参赛同学的极大关注。

  “我参赛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加分来的”,胡丞皓告诉记者,自己和小伙伴们来自不同年级,都是由于共同的兴趣才走到一起来的,“如果单纯是为了高考加分,以后就不会有强烈的动力去持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乐在其中。”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比赛充分显示了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首先从评审团评出的作品可以看出,整体的研究水平比往年更高,研究领域更广,尤其是一些新的领域如信息、材料、环保等学科的作品体现了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其次从参赛的地区来看,覆盖了东、中、西部等中小学,从作品可以看出中西部和东部学校作品的差距在减小;第三是国际交流的规模大、范围广,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选手参赛,不乏丹麦、英国、俄罗斯等国的高水平选手,中外选手互相学习和借鉴,不光是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很快,许多孩子在参与中的沟通能力和阐释科学原理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