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研究与日常教研统一整合为一体,基于教师日常的真实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把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研究与日常教研统一整合为一体,基于教师日常的真实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以下便是笔者对于有效教学结合实例的部分阐述:

  一、更新教学观念。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老师对于有效教学的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所讲的有效便是指通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这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所接受的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及传承文化,而且更需要启迪学生的心智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等,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将教学观念给予有效的更新,摒弃传统的老师板书教学模式,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教师讲授的知识面太过宽广、复杂,学生未必能够接受。所以,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情况下,上文也曾讲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整合中将教师自我能力有效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教学观念进行有效创新,将课堂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相互交错的融合在一起,并给予学生最好的启发。

  开展语文有效教学,应当事先让教师及学生明白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 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语文教学的需要;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生命的需要; 改进课堂教学,培养优秀学生的需要。

  二、课前有效备课。备好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于教师的有效备课,可以从两面分别进行: 专家引领。所谓专家引领备课,是指在备课中联系专家理论知识,在备课中体现出备课的意义和教学理念的方法,以理论促进实践。精彩而实用的讲座,都会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集体备课。如何才能够有效备课,课题组应当组织专项研讨和实践,在实际中给老师带来引领和锤炼。例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教学实验,课题组老师可以先进行每人独立备课,在经历诵读课文和研读教材的深入思考之后,再撰写教学设计。然后,课题组再进行一起商议研讨,通过修改完善设计,领会备课的重要性。

  三、提供方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圭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主动性不是主要放在设计课程上,而应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

  四、开发并利用好教材实例。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备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或拓展延伸,或调整重组.如学习《传记选读》,其中有不少名人的生平事迹,笔者注意按传记人物的事迹特征划分,人生百折不挠的人物有邓小平、贝多芬等;执著于事业的有马克思、谭嗣同、李大钊等:求真务实、传递文化的有富兰克林、沈从文等。这样重组教材,既陶冶学生的惟情,又使学生知道传记写作如何突出人物特性,同时还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真正形成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此外,学习《唐宋散文选读》,这些课本选读中涉及的文人事迹和他们的文学创作或他人评论,笔者要求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认识的介绍,或从个人感受出发,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评价这些文人的立身处世。

  五、实践教学案例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时,可以跟李清照的《永遇乐》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学生在学习当中,就会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都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之处: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顾过去的元宵,而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因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而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尚人格。在表现手法上,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他人的对比;而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转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深入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提升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使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