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聚焦上海这一隅,如何将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好、发展好,成为摆在校长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2016,慕课(MOOC)在不少中小学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展望2017,新的应用领域、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更加值得期待。围绕上述话题,《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化”专刊在华东师大丽娃河边组织了专家圆桌论坛。

323055_zhangp_1483604778922_b.jpg

上海市西中学学生在学校STEM中心开展3D打印。(资料图片)


  论坛主持: 黄 蔚 《中国教育报》“信息化”主编

  论坛点评: 张学文 《新华文摘》“教育”栏目主编

  特邀嘉宾:

  陈玉琨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

  田爱丽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

  徐向东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校长

  董君武博士 上海市西中学校长


  无论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聚焦上海这一隅,如何将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好、发展好,成为摆在校长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2016,慕课(MOOC)在不少中小学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展望2017,新的应用领域、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更加值得期待。围绕上述话题,《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化”专刊在华东师大丽娃河边组织了专家圆桌论坛。

  黄蔚: 当前教育改革纷繁复杂,重点无疑在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 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无疑是值得进行的尝试。从“慕课”走向“魔而思”,就是在这一思路下开展的实践探索。所谓慕课(MOOC),就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这个概念对教育界人士而言已耳熟能详;而魔而思(MOOS),就是大规模公开在线研究的意思,是借助于特定的学习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开设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简称在线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步实践表明,“魔而思”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具有显著成效。

  董君武: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展望未来,去思考和勾勒未来社会可能的存在生态,判断未来需要怎样的人才,进而建构面向未来的教育。这种对教育的前瞻性思考、设计和实施,是学校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在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仍然有许多学校和家长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这对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可以说是一种扼杀。有人说,20年之后的国际竞争,其实就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生着。那么,今天有些学校类似于禁用手机之举,无异于告诉世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他们主动放弃竞争,拱手相让。研究性学习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而对于问题的结果却并不那么看重。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提高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用,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可能。

  张学文点评: 在教育活动中有个奇特的现象,有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做得未必很实在,效果未必好,如研究性学习等;而有的事情又做得很过度,如学科知识传授与操练等。其中有教育评价制度的原因,也有教育方式方法的因素。在没有充分改革评价制度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方式方法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尝试,如研究性学习和在线结合起来的魔而思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意。魔而思的课程开发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论证试点,聚集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起开设出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学生学习的覆盖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黄蔚 :“魔而思”,作为一个新名词,对不少中小学教师而言,挺陌生的,它的内涵是什么,其主要的特点有哪些?这些课程是如何开设出来的?

  陈玉琨: 当前的慕课,多数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知识点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讲解形式的大规模公开在线学习课程。与此相对应,魔而思(在线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多是指基于学生兴趣的、以项目设计或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跨学科创新实验(实践)公开在线课程。

  魔而思,顾名思义,就是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魔般地思考”,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亲力亲为中成长与发展。具体而言,魔而思的课程具有如下特点:社会性,魔而思的“课”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的,有些甚至就是来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创造性,魔而思的“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学习中没有标准答案或固定标准,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实践性,魔而思的“课”重在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亲力亲为”,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

  这些课程是由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联合开发的,具体程序是:高校教师选择有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和初步开发;再由中学教师从中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在课件完善的基础上,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PPT课件的美化设计,以及相关的视频录制和剪辑工作。这样一来,高校教师保障了课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中学教师保障了课程能够以中学生理解的方式来呈现,信息技术人员保障了课程呈现的生动活泼和有趣乐学。

  黄蔚: 魔而思(在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这些课程,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田爱丽: 魔而思的的学习形式,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线上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引导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广泛搜集与自己兴趣爱好相投的问题以及项目的知识;线下学习,重在学生实践参与和学习体验。当然,无论是在线学习,还是线下学习,都有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及时回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

  董君武: 市西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有20多年的历史,建设了18个创新实验室,创建了供学生课堂研讨的思维广场,通过“人人有课题”和“人人要答辩”等方式的激励,参与项目和课题研究已成为市西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在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已经有3门课程上线,相信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市西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共享和教学支持,让更多学生受益。

  田爱丽: 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类型、学习课程说明以及必要的跨学科知识,从事实验、实践或调查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在线的形式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和实践(实验)基地预约,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实验实践或社会调研与考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学生动脑与动手并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线下学习的成效。

  徐向东: 交大附中10年来平均每年新增一个创新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成为校内最受学生欢迎的空间。这些空间的主持者是STEM实验中心,由多学科教师整合而成,目前常驻人员有7人。实验中心对学生的服务方式包括提供开放的、半自助式的实验环境。向全体学生开设自主研发的STEAM课程,提供课题式综合研究实践的机会。对那些以学术为志向,也表现出学术热情的同学,实验中心为他们专门配置了与教师同等条件的“办公位置”,他们可以灵活地使用教师办公室,从事独立的学术学习或与教师共同研讨STEAM。

  黄蔚: 魔而思(在线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该怎样评价?这也是不少老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

  陈玉琨: 魔而思课程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纸笔测试的评价。从评价目的方面,相较于学科测试的知识理解与识记,魔而思课程的评价更加注重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创意设计与创新想法、问题解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从评价标准来看,传统的纸笔测试大多有标准答案,但魔而思课程学习的评价,并无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是鼓励的;从评价的方法来看,相对于纸笔考试,魔而思的课程评价更多地采用观察法与分析法,重视学生的作品呈现、个人表达、团队合作等;从评价类型来看,传统纸笔测试的评价较为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不便评价,而魔而思课程学习更容易实现过程评价。借助于学习管理平台,收集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对学生学习做出分析诊断,实现“把评价贯穿于学习全过程”中,及时给出学生后续学习的意见和建议,推送相关学习资源,提出学习方法建议等。

  张学文点评: 学校教育作为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系统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开发学生心智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求,另一方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学校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哪些品质、如何培养这些品质,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聚焦的大课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正是这一改革工作的突破口。在信息化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有很多新的思路和载体,魔而思不失为一种创新的举措:高校与中学教师联合开设课程,可以保障课程的专业性;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独特的学习组织方式,也顺应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相结合的要求。这样,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不仅让他们能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在读中思,在做中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