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必须全面把握会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内涵。
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韩俊兰
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必须全面把握会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内涵。
一是强化认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极端重要”工作来对待。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好、引导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是我们党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二是拓展平台,牢牢掌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抓好课堂主阵地管理,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要研究更加入耳、入心的管用措施和办法,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三是活化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强化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着力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以合理的机构、高素质的队伍和完善的管理架构起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立体的、多维的、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和体系。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坚持价值观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贯穿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首要考核指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体系,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先等的重要依据。
三是把社会实践作为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加强经费条件保障,深化平台基地建设。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形成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四是加强典型引领,着力树立李保国式的先进典型,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发挥辐射教育功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更多热情、更多智慧。
从战略高度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 虞丽娟
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我们有几点深切的体会。
首先,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足课堂主阵地、用好教学主渠道是重中之重。再其次,从教育规律出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价值观这三大要素从来都不可分割,因此,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于这些认识,上海从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逐步凝练形成“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在牢牢坚持思政课的思政教育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
早在2005年,上海即从中小学开始探索实施“学科德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中。近年来,抓住教材、教学、教师等关键要素,大力推动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拓展创新。例如,以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为试点,打造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示范课程。该课程由思政课教师与文、史、哲、经、管理、社会、法学、思政、国际关系等学科的10多位知名教授联手开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方略,推出10个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专题,“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受到广泛欢迎。此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陆续推出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如“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中国道路”“创新中国”等,均持续受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通过这些实践探索,上海“课程思政”改革逐步形成完备体系。其整体方案,是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政课(四门必修课及形势与政策课),隐性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即人文素质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和专业教育课程(包含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在进一步强化显性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深化隐性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从顶层高度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切实把高校党建的政治责任担起来
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传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湖北提出自觉做到系统学习、系统调研、系统设计、系统贯彻、系统落实“五个系统”,特别是集成化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真正使党的领导强起来。一是坚持和完善省委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常委联系一所高校,每年到联系高校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开展一次党建调研。二是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上讲台”工程。建机制,明确上讲台人员的范围、目标任务、授课要求。三是坚持高校党建工作督查制度。把全年党建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责任到人。四是坚持高校政治巡视制度。助力全面从严,使高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建设党的职责任务。
真正把责任扛起来。一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细化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清单,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标准化。三是支持高校纪委“三转”,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能。高举戒尺,把纪律挺在前面,抓住“关键少数”,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跑题”“不走偏”。
真正使基层组织硬起来。一是选优配强院系主要负责人,按照政治强、业务好、有威望的要求和好干部标准,切实把好政治关。二是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双育”工程,实现党务、业务双融合、双促进。三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切实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四是深入推进高校“两访两创”(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进事业发展单位)工程,把党的工作做到师生心坎上。
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一是深入实施理论武装、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先进典型培育、心理健康、思政队伍建设等六大工程,擦亮思想政治教育湖北名片。二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打造省级思想政治理论电视公开课。三是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打造高校百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扩大“红色地带”。
真正使党的政治生活严起来。一是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二是深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破解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等问题。三是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纪律。实行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提醒制度,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体系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郝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汇报一下北大在这方面的初步考虑和举措:
第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我们要始终保持定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中心建在中国。
北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高校最早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我担任北大党委书记后,调研的第一个院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党委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办学职责。北大将继续实施“领航计划”,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力量,统筹资源,优化布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辐射和引领。
第二,扎根中国大地,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完善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评价要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要兼具历史与现实两个向度、中国和世界两种视野。必须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能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不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要坚持中国主体、中国本位,坚持我们自己的标准,推动建立真正原创的、在世界上具有引领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北大目前拥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任教师1269人,其中教授530人。这是一支值得信赖、不可或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要不断完善和深化人事改革,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要爱护好、培养好教师队伍,确保教师们心情舒畅、安心治学、专心育人。要激励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立德树人的工作之中,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流人才,包括为世界培养中国学派的国际人才。
第四,以打造经典、精品为龙头,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
北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成果丰硕,仅2015年一年,北大文科学者就出版了专著275部,教材187部。学校出版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累计出版了600多种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形成了品牌效应。在这样厚实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打造更多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站在学术前沿、知识体系完备的精品,并努力推动中国教材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传播中国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
为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靳诺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理所应当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起带头和示范作用,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学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学校专门组织队伍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努力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改为期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国性指导性刊物,刊载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论文。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整合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力量。学校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职能与定位,切实承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职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扶持学科,加强顶层设计、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或院系力量,促进“大马学科群”的优势集成。
第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学校制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形成发展合力,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第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研究,提升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形成“一体两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一体”是指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两翼”是指研究型和互动型教学模式。
第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学校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的扶持力度,提升队伍的政治修养、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科队伍。
第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完善学科建设平台。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9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整合力量协同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智力支持。
第七,加强智库建设,提升资政服务功能。学校始终重视以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近期将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础上,设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中心”,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
将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魏大鹏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在强调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还特别提到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大学校训。
南开大学把“公能”校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升华为指导学校办学、规范师生品行的基本遵循。
在办学战略层面,学校实施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把“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作为核心育人理念,通过德、智、体、美四育融合、协调发展,努力培养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的“爱国、敬业、创新、乐群”栋梁之材。
在实施操作层面,学校探索“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公能”校训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践行上下功夫,实现价值追求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南开大学将继续推进“公能”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完善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第二课堂体系。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大实验、实习、实践比重。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支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二是强化专业学院的责任意识和育人主体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学院德育工作考评体系,把德育开展情况纳入学院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评议内容,要求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本学院育人工作如何开展;要求院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切实发挥作用,合力推进体现学科和专业特点的“公能”素质教育;要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院史、学科史中的德育资源,培育一批学院特色鲜明、专业针对性强的德育工作示范项目;要求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力量下沉、资源下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三是激发学生在“公能”素质教育中的能动性。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培养青年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强化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团结带领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重要功能。鼓励支持学生会、研究生会、班级和社团等开展自我教育,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自主锻炼、自主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李守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为高校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大学将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抓好贯彻落实。
深化综合改革。一是注重整体推进,制定并实施《山东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专项改革方案》。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二是明确责任机制。抓紧建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强化主体作用。一是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所在地的优势,加强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建设,着力办好《高校辅导员》杂志,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交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提升学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注重发挥机关党员干部队伍育人作用。推广学生工作部门人员带班经验,实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院学生工作、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推动全校党员干部定期深入班级和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三是充分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深入开展“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自强之星”评选等学生典型评树活动,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注重文化育人。一方面,坚持“往回看”,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孔孟之乡、齐鲁大地的地缘优势和文史见长的学术积淀,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文化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坚持“向前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全面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借助“学生在线”“青春山大”“小树林日报”等主题教育网站,“山大日记”栏目以及“i山大”“缘来山大人”等微信公众号,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实施“第一触点”计划,打造旨在有效覆盖全体学生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不断提高对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水平。
用“大思政”工作理念创育人新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杨晓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多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紧紧围绕制约主渠道建设的瓶颈性问题,大力度、高势位推进思政课建设。
构建一体化运行的体制机制,集聚主渠道与主阵地育人合力。学校党委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全局,进行顶层设计,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了一体化运行的体制机制。一方面,组织选派思政课教师到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任职,另一方面,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担任思政课特聘教师,双方共同研究学生,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接受机制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
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学科支撑,实现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相互促进。引导教师把思政课教学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心,将其培育成省级智库;以大学科观念搭建学部制框架,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涵括哲学、社会学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以学科协同为思政课教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思想底蕴。
打造符合职业特性的创新团队,推动教师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同步提升。学校把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教学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锻造教师的党性修养、职业理想和教育自信;针对青年教师学科背景多样化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状况,成立青年教师经典文献研讨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推行青年骨干教师名校名家游学制;针对教师教学与科研投入不平衡、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不协调的情况,设立青年教师教改项目,评选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完善“注重教学、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
推进集成创新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首先是读懂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实际问题和成长需求。其次是吃透教材,将“教材”转化为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接受特点的“学材”。再其次是激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制和师生辩课制,做足、做实课前准备环节;通过以老带新制和新老编组听课制,挖掘释放授课环节中的队伍潜力;通过案例评课制和经验交流制,强化课后环节的巩固提升效应。最后是聚焦合力,推进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相贯通、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统一,引导学生由重“听”重“记”到重“学”重“思”的转变,使思政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