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教育协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教育协同、协作和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的优势组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协作共同体。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教育协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教育协同、协作和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的优势组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协作共同体。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首先,加快实现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应当由中央牵头建立京津冀都市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委员会,统筹协调高等教育一体化相关事宜。一是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一体化,制定统一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协同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重大工程。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一体化,既满足京津地区高等院校优秀生源需求,也为河北省的大量优秀生源提供深造机会。二是加强京津冀城市群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制定京津冀都市圈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政策,充分发挥京津重点大学多、师资水平高的优势,采取人员互聘、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河北省高等院校的师资建设,加快河北省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三是加快京津冀城市群人才培养的速度,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人才基础。

  其次,加快实现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一体化。京津冀教育部门通过协商、协调,共同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规划和职业事业发展规划,统一教师培养,统筹专业设置,统合招生计划。制定跨省区招生的政策,鼓励京津两市职业学校扩大面向河北地区的招生名额。采取当地上升和跨省区就学的灵活学制。如“3+1”或者“2+1”和“2+2”等多种模式。打破区域分割局面,开展跨省市招生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河北农村地区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跨区域就学经费由政府和个人共同解决。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在学期间完全实行跨区域学习,学生按标准交纳学费,就学地财政给予补贴;二是分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段交费,生源地政府和非生源地政府分别按学生在本地就学年限给予补贴。

  再次,加快京津冀地区学习化社会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教育发展目标,更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主体,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为支撑,依托学校系统并且充分利用科研机构、企事业、社区、社会、网络及境外教育等资源,促进京津冀地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协调发展,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补充的机制,建立区域公共教育与公共学习平台,促进城乡居民终身学习。

  最后,实现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一体化。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是保障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一体化的关键问题,是保障区域教育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高度重视京津冀地区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区域性统一开发格局的核心。在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建设之初,第一要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政策壁垒是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最大体制性障碍。要全面清理京津冀都市圈内各省、地、市不利于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法规、政策。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统筹兼顾、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配套政策体系,以政策调整为导向,以共同利益为核心,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潜在优势,建设现代化城市群。第二要建立区域人力开发政策协调机制。打破区域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壁垒,逐步制定京津冀都市圈统一的教育政策、招生政策、就业政策和人员流动政策,争取在2020年实现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第三要建立区域人力资本要素流动机制。以劳动就业、技术交易、房地产信息和人才认证为重点,推进要素市场的合作。加快京津冀在户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的改革,消除区域壁垒,逐步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