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和智力成长,需要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要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家校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要促进孩子的社会情感和智力成长,需要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要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家校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先举一个发生在我生活中的小例子吧:
一天,我母亲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情绪有些激动地质问说,她女儿苗淼(化名)在我任教的学校高二就读,得了校数学竞赛一等奖的第一名,并称可获得十大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考试如果通过可将录取分数降至一本线,但学校把这个名额给了获得一等奖第二名的学生,又强调说第二名学生是学校××主任的亲戚。家长非常气愤,并且扬言要去教育局检举!
她的电话让我非常震惊。我告诉她,学校确实举行了一次市级数学竞赛,但没有听说过获得自主招生名额,而且现在的自主招生名额不是市级竞赛可以获得的,需要通过省级初赛和全国复赛。放下电话,我马上致电该学生的班主任询问情况,班主任也觉得不可思议,说该名学生根本就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得一等奖的学生也与××主任毫无关联。
我将班主任的话转告了家长,她楞了几秒,随即追问:最近一次阶段性测试中苗淼得了全年级第一名,不知是否属实。我告诉她苗淼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只能算中等。她感到难以置信,说女儿在乡下读初中时成绩非常优异,从不用她操心,是以该校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被我们高中录取的。刚开学时她知道女儿成绩有所退步,不适应强手环绕的高中学习生活,但过了一个学期后,女儿告诉她学习进步了,她也就没有再过问。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怎么会一无所知,我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她,难道没参加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吗?她沉默了一会儿,说从未接到过家长会的通知。后来经过与班主任多次沟通,终于发现原来苗淼在家长联系栏里留的电话号码是她自己的,所以班主任才联系不上家长,而家长收到的学校信息全是经过苗淼修改美化的。
事情过去后,我的思考却停不下来:苗淼为什么撒谎?她在心理、情感、品德等方面需要老师、父母怎样的帮助?她的家长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缺乏了解?为什么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如此匮乏?教师应该如何改善家校沟通之间存在的问题,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教师与家长见面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与家长合作,但我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由于职业习惯,有的教师似乎已经不知道如何用成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面对家长了,对待家长的态度就像对待学生一样,几乎谈不上什么尊重。其实,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希望教师对自己提出建议的,他们介意的只是教师提建议的方法。没有尊重的沟通是无效甚至负面的,会让家长站在教师的对立面,难以达到合作的初衷。
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时要尊重家长,用语要恰当,要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要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谈话,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风趣,就更能使气氛融洽、和谐而轻松。我的年龄相对比学生家长小一些,因此不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沟通时我都称呼对方为“您”,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进行交流。家长来访时,我坚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起身相送,而且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孩子的情况也是他们的隐私,批评孩子时要顾及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可以找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和家长静下心来谈。
交流时让对方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地专心倾听,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脾气暴躁的家长或充满怨气的学生,在向温柔随和、善于倾听的教师诉说过程中,脾气、怨气都会慢慢消失,然后冷静下来。教师在倾听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耐心,以真诚关心的眼神注视对方,偶尔可以辅以轻拍的动作,间或回应以“对的”“是的”等语句,听到关键的问题时动笔记一下……对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心情表现出理解和同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彼此坦诚地交流,才能对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年轻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还没有树立起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与人沟通其实是一门学问,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除了借助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提高自己,我还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自己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有了准备,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言之有物,信息量越多,就越能在沟通中占主导地位,也方便引导整个沟通的过程。沟通前的充分准备,还能让家长认识到教师对孩子的重视,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细致、认真、负责。
以诚相待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与教师愉快地合作。有了畅通的沟通,家长就希望老师多跟他联系,甚至还会主动地跟老师联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人是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