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择校热、学区房热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明确,在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前,我国已有1302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下一步将用优质均衡和更大范围的区域均衡化解择校冲动。
左图 长春市大屯区清华实验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小学,学校条件已经与城里的学校相差无几。
右图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上河东小学的学生餐厅配备了消毒柜。佘颖 摄
多年来,择校热、学区房热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明确,在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前,我国已有1302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下一步将用优质均衡和更大范围的区域均衡化解择校冲动。
张永军的孩子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解放大路小学上三年级。这是附近最好的小学。他至今记得三年前拿到朝阳区教育局按照户口所在地派发的解放大路小学录取通知书时,一家人那股高兴劲儿。
现在,张永军却认为,上哪个学校都可以,因为经过三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朝阳区乃至长春市各小学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自己工作的大屯区清华实验小学与解放大路小学也没有太大差距,而前者只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小学。“如果我家住在大屯,我愿意让孩子上清华实验小学。”张永军说。
从全国来看,张永军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2015年,我国又有545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截至2015年底,已有1302个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我国教育公平又迈出一大步。
8项指标差距缩小
多年来,择校热、学区房热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其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2011年、2012年,教育部先后与31个省区市签订了备忘录,明确了将在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时间表、路线图。
2013年,教育部出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为“基本均衡”划定了门槛。
“8项指标中允许有所差异,但平均下来,该县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必须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说,这将学校之间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例如已通过评估的北京市海淀区的初中之间,中考平均分相差并不大。
督导办法还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并列为评估指标。
陕西省麟游县是陕西西北部一个偏远的山区县,也是国家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之一。“抓经济是抓今天,抓科技是抓明天,抓教育是抓后天,虽然困难,但县里制定印发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创建国家基本均衡发展县攻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冲在一线,重点攻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麟游县县长李武发介绍,2013年以来,全县共投入3.1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占30%以上。
“我们每年将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投给教育,将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0%以上资金投入教育,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拨付教育。”李武发说。“十二五”时期,麟游县共实施了87个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教育工程,采取新建和改扩建19所寄宿制学校的办法,兜住了办学条件20条底线,并于2015年通过了陕西省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从最北边的黑龙江,到最南端的海南,从发达的上海、江苏等东部省份,到相对落后的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在稳步推进。
“以前的老师水平不高,普通话也讲不好,到外地很难与人交流,所以很多老百姓不愿送孩子到本地学校就读,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读。现在我家乡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能就近把孩子留在身边读书,村民高兴又放心。”广西凭祥市人大代表凌振森说。
中西部小学是攻坚难点
3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极大进步。2015年,继2014年的上海市后,又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4省(市)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广东、湖北、福建三省通过认定的县(市、区)比例均超过80%。2013年、2014年认定的757个均衡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稳步提高;与2013年相比,2014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568下降为0.549,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55下降为0.531。
然而,根据教育部与各省签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全国共有2927个县(市、区)或县级开发区等单位承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但截至2015年底,只完成2015年目标的68%,完成2020年目标的47%。也就是说,仍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没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差距较大。何秀超坦诚,最终按时完成全国整体计划难度很大。特别是2015年对往年通过认定县进行的复检显示,有9个省份的26个县出现较大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再次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的难度。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距客观存在。教育部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1600多个县的校际差距情况进行的过程性监测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未认定县均衡水平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更低于已认定的1300多个县,实现均衡发展目标难度较大,特别是东中西部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区分别有60%、72.5%的县尚未认定,将是攻坚难点地区;小学差异系数不达标比例较高,占未认定县总数比例的63%,将是攻坚难点学段。
安徽省固镇县湖沟中学校长于邦友曾到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学校进行调研,他说:“办学条件差异最大的还是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是均衡的核心。”
择校冲动逐步化解
近两年,教育系统通过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但是目前就算在已通过认定的1302个县(市、区)也只实现了县域内基本均衡,离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均衡和更大范围的均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择校热、学区房热难以从根本上降温。
“均衡发展需要过程,也无法绝对均衡。人财物的投入能够让硬件基本一致,但管理、师资等软件等不可能很快赶上,更何况学校布局的调整也需要时间。”何秀超希望社会能客观看待差距,他还透露,教育部正在制定优质均衡办法,以抬高底部为原则,在县域内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也就是说,同一县域内的学校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建设维护。同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指标上增加学校管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等关键指标,考察均衡的质量。
跟优质均衡相比,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实现市域均衡,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个5年计划的目标。
除了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外,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012年我们就提出江苏省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7个县区评为省级优质均衡。”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表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在推进优质均衡的同时,推进市域均衡”。
跟全国的路径一致,江苏也是从初级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苏春海认为,初级均衡阶段主要是补硬件,基本均衡阶段主要是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公平;到了优质均衡阶段,就要抓内涵、质量和服务等软件,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平教育。
在具体操作中,江苏省准备重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比如有些教育资源苏北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但通过信息化就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跳出地域的局限,实现事实上的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