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过去,一些地方对扶贫投入力度不小,但成效却不大,主要原因是扶贫方式过于粗放,特别是只注重通过送钱送物改善短期物质生活,没有在根本上形成消除贫困的长效机制。
今年两会上,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过去,一些地方对扶贫投入力度不小,但成效却不大,主要原因是扶贫方式过于粗放,特别是只注重通过送钱送物改善短期物质生活,没有在根本上形成消除贫困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实施精准扶贫,从根本上拔掉贫困地区的穷根,关键要靠教育。如何在精准扶贫中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根本作用?首先,要统筹财力、精准支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效应,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集中到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是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最大的软肋,有的农村虽然修建了漂亮的教室校舍,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招不到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偏低与生源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农村校舍甚至趋于荒废。人才流动自有其规律,与其寄希望于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不如顺应市场规律,把城镇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大做强,通过财政补助构建贫困农村家庭孩子在城镇免费入学、免费交通、生活补贴的援助体系,让贫困山区的孩子免费到城镇更好的环境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要通过精准到户的定向补助,免除贫困家庭送子女到城镇接受教育的后顾之忧,让父母愿意送孩子上学,在偏远山村形成崇学尚教的社会风气。政府可在免除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费用的基础上,设立专门基金对送子女入学的家庭进行额外的补贴和奖励,让父母有意愿、有动力送子女入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完整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力争接受高等教育。让接受良好教育的子女反过来影响父母的观念,逐步改变陈规陋习,铲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文化土壤。
再其次,要完善教育体系,让接受各个层次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找到就业出路,真正让教育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城镇优质的初等教育资源,在实现初等教育高标准、全覆盖的基础上,对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免除高中阶段学杂费,鼓励其专心学习,进一步考入大学深造,并对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开展追踪资助。同时,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将来成为技术工人的条件。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精准扶贫,应从教育开始发力。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为贫困家庭积蓄人力资本,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
(冯婷莉 作者单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