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既定日程,3月7日,政协委员们在各自的小组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国民素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来自教育界的委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对纲要中的各项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按照既定日程,3月7日,政协委员们在各自的小组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国民素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法治建设……来自教育界的委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对纲要中的各项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无疑,委员们最关注的还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章节。大家认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清晰、指标明确,九大发展项目令人振奋,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这些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充满挑战,因此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最大的挑战是资源配置的挑战”

  身为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委员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现状都有着全面了解。特别是自己主抓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国家有哪些支持政策,存在哪些制约因素,采取怎样的推进策略,她都有着深刻思考。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资源配置的挑战。特别是‘放开二孩’政策,在今后几年会使教育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压力。”孙惠玲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学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而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今年的毛入园率达到75%,今后几年,要提高10个百分点,还要面对‘二孩’放开后生源增加的现实,目标如何实现?资源的压力怎么解决?我觉得要把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写进去。”

  孙惠玲还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法表示出一些不解:“我们一直都是对义务教育才提均衡发展,对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是多样化、特色发展,而规划纲要中提的基本公共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共同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斩断穷根”

  广西大学校长赵艳林委员向大家讲述了他所看到的乡村教育:“教育不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是空话。”

  去年,赵艳林到广西巴马东山乡去调研,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真是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困难的地方”。赵艳林去的时候正值冬季,他穿着毛衣还冷得瑟瑟发抖,“而那些孩子们有三分之一都赤着脚,身上只有一件衣服,冻得不得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很是简陋,从没接受过教育培训的老师从事着复式教学,有质量的教学也就成为了奢谈。

  “教育扶贫至关重要。”赵艳林很欣慰地看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教育扶贫当作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提到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华东师大教授章义和最高兴的是规划纲要中列出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很老的两三个老师带着七八个学生,这是我在家乡安徽农村看到的情况,那里很多课程都没办法开出来。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对于农村来讲真的非常重要。”在对规划纲要点赞的同时,章义和委员也指出,规划纲要对于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规划有些粗线条,还需要拿出更细的目标和举措。

   “政府不能包办,要发动民间力量”

  在教育界委员里,俞敏洪是比较早见识到市场力量的一位。在通读规划纲要草案后,他感到文件和过去一样,还是比较强调政府的功能,“好像政府什么都可以包办。”俞敏洪觉得,规划纲要的完成,更多的是应该考虑怎么动用社会和民间功能,政府尽可能起到资源调动和政策支持作用,而不是什么都大包大揽。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敏感地从规划纲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嗅出一个信息,“这标志着普通高中将逐步实现免费”。

  他也指出了规划纲要中的一个不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在草案的教育部分中没有提到。这一群体应受到关注,作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部分,要逐步解决他们的就读和升学问题。”朱永新建议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进来。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